杨然

杨然


更新时间:2025年3月20日 20:48 浏览量:23

  • 中文名:杨然
  •     名:本名杨天福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生日期:1958年
  • 毕业院校:邛崃师范
  • 职    业:教师
  • 出生地:成都
  • 表作品:《遥远的约会》《寻找一座铜像》等

简介


杨然(1958—),本名杨天福,祖籍四川蓬溪,生于成都。已出版《遥远的约会》《寻找一座铜像》《雪声》《千年之后》等6本个人诗集和1本合集《五人诗选》。杨然先后被《青年文学》《诗刊》《国际汉语诗坛》《新诗界》等列为“卓有成就的青年诗人”“中国20世纪80~90年代重要诗人”。

详细资料


杨然人物经历

杨然,18岁上山当知青,21岁毕业于邛崃师范,分配到乡镇中学任教至今。杨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型诗刊《芙蓉锦江》主编,现居四川邛崃。1991年《诗刊》青春诗会诗人,1994年《青年文学》封面诗人,2005年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人》首席诗人。

杨然个人作品

主要诗歌作品

《寻找一座铜像》(1984)、《中秋月》《黑洞》(1985)、《父亲,我们送您远行》《海之门》《森林狂想曲》(1986)、《日月碑.巨石和人》(1987)、《麦粒境界》(1988)、《东方恶之花. 围观》(1989)、《下午:读马格利特一幅画》(1990)、《人民》《人民万岁》《拜托了》(1991)、《千年之后》《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在初春周末读一部世界史》(1992)、《给唐人写首诗》《乡村最后的诗人》《诗歌的胆》(1993)、《雪声》《彗星之夜》(1994)、《风筝》《我就是黑脸杨然》(1995)、《死后》(1996)、《二零五八年》(1997)、《祖国之诗》(1998)、《麦色青青》(1999)、《纪念一件事情,纪念今夜》(1999)、《水边的阿荻丽娜,或浣花女》《黑森林轻歌》(2000)、《梦见外星小孩》、《怀念**英雄》《在雨的背上,花,回来了》(2001)、《最美的阳光下我们能看见些什么》(2002)、《从火星上看地球》《乡村星夜》(2003)、《台灯周围散乱的书籍》《梦见辽西大地、冰人及其他》(2004)、《什么东西在我们手中握得最紧》(2005)、《大洪水的故事》《冉义的第二个月亮中秋》《从河这岸望去,小麦仍然是青的》(2006)、《为桃所醉的诗人》《梦见甲壳鸟》《音乐至沉》《游走的河图》(2007)、《国旗缓缓降下半空》(2008)、《梦见杨灿孤身涉过河去》(2009)、《梦见洪水滔天》《梦见雪地冰墓》(2010)、《梦见战争年代艰难生活》(2011)

杨然诗集出版情况

诗集《黑土地》(1986年9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诗集《遥远的约会》(2001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诗集《寻找一座铜像》(2002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诗集《雪声》(2002年8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诗集《千年之后》(2003年1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诗集《麦色青青》(2010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杨然社会评价

燎原的评价

1958年出生的杨然是当代诗坛的知名诗人。他以先锋的姿态行走在现实主义的城乡大道上,不懈地关注着人民和民生的主题,也同时行走在对时代、历史、时间、命运、文化这样一些宏大命题的叩问和思考中。并且,他还是一个倾心于大制作的诗人,他以汉赋式的排比长行,在激情、宏富、雄辩中绽解着以上的命题,使人切实感受到了一个50年代出生的诗人所特有的精神指向和宽厚的文化底座。然而,杨然又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与同代人中那些激进的先锋诗人相比,杨然似乎缺乏文本上的尖锐,但也同时拒绝了极端;与中国新诗中的传统诗歌相比,他承续着其中的民生情感和质地上的结实,但在精神文化形态上,又呈现着鲜明的当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表现了一个诗人的真诚,他在现实的基座上坚持前倾的姿态,却拒绝姿态性的表演。正是这种我手写我心的坚定,才使得这位80年代的诗坛健将,至今仍保持着一种稳定、持久的写作态势。

如果把杨然同其后的四位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写作几乎成了当今诗坛一种落寞的孤品。所谓的蜕变,乃至于裂变,在他之后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诗人身上,已经成为一种**的快乐。

(原载重庆出版社2003年《五人诗选》)

zhua曲子白渡白颗

上一篇:谢逸
下一篇:马致远

杨然相关文章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