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俞樾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3日 16:00 浏览量:35

  • 本    名:俞樾
  • 字:荫甫
  • 号:曲园居士
  • 所处清代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浙江德清
  • 生日期:1821年1225日
  • 逝世日期:1907年2月5日
  • 主要作品:在堂全书》
  • 主要成就:朴学大师
  • 职    业: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 注    音:ㄩˊ ㄩㄝˋ

简介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清史稿》有传。 

详细资料


俞樾人物生平

俞樾,道光元年(1821年)十二月初二日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是时他的父亲俞鸿渐在京任职。四岁以后,因南埭鄙乡难以从师读书,他乃随母亲姚太夫人和哥哥俞林到母家杭州临平求学,从故乡出走。从此踏上与父业相袭的道路,考进士,入翰林。

俞樾

俞氏是德清的望族,自元末俞希贤迁居德清,先世多隐于农,故谱牒不著。至清乾隆间俞廷镳(字昌时)及其子俞鸿渐(字依伯)只现三位闻人,俞樾是第四位。俞家虽多次迁寓,但俞樾每以德清俞氏自居,后来他亲制了三枚印文,曰“德清俞氏”、“乌巾山舍”、“南埭村民”,又几番在诗中语“吾邑乌巾山”,以示不忘德清故里及出生地。今德清县南埭村尚存俞樾晚年主持修造之“四仙桥”,盖桥建时他预感自己不日也将仙去,乃以“四仙”命名,四仙者,曰其远祖、祖父、父亲及他本人,并有桥联在桥的南侧:“双桨泛轻舟,绿水潆洄南北埭;一条横约略,青鞍安稳往来人。”另桥北侧亦有联。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俞樾中进士第十九名。而在此前的复试中,他的表现尤为出色。这年复试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诗,首句即不凡,曰:“花落春仍在。”此句深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曾赞:“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宋祁诗)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在应试诗中,俞樾诗显属力作,又弘扬清廷坚守家国的主旋律,遂将其名次移列第一。俞樾对曾的识拔之恩感激涕零,岂料他毕竟太书生,不善应对,不会做官。按说他至少可做到学部堂官,却仅当了一任河南学政便被御史**,削职归田。

俞樾回到江南,在苏州租屋住下,杜门撰述,“原本经典”,而向文本深处求义理,他自称这段生活是“闭户曾穷皓首经”。他为在苏州的寓所主室取名“春在堂”,自云“虽名山坛坫,万不敢望,而穷愁笔墨,倘若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此则无赖之语,聊以解嘲,因颜所居曰‘春在堂’。”可知春在堂据“花落春仍在”句演绎而来,大约同时他一面也教授弟子。咸丰十年(1860年)春,彼时他主讲于苏州**书院,因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于是自苏州避战乱至德清县新市镇居留半月。他有个弟子童米荪,就居新市镇西庙前,其间陪他曾游镇上名刹觉海寺。他对觉海寺雷书轶闻极感兴趣,且予以考证。他在《右台仙馆笔记》中写道,吴兴德清新市镇觉海寺殿宇宏壮,唐时所建,巨材髹漆,积久剥落,见倒书迹曰“酉、候、李、约、攸、利、火、谢、均、思、通”十余字,镇人皆言雷神所书,数百年来无人能释,他考订为伐木人所刻,且有岳阳楼佐证,非神仙所为。而《春在堂随笔》中更见他对德清史地之谙熟,如德清旧有地名武林头(在今乾元镇),他考证后说,“武林乃五柳之误。《明史·地理志·湖州德清下》,有下塘巡检司,后迁五柳港口,即其地也”;又如吴江陈宋恕《春秋舆地谱》于浙江首列叟瞒,曰今湖州府武康县,他从《左传》《国语》《说文》考出,“今武康县为防风之国则可,为叟瞒之国则不可”。

俞樾全身照

鼎脔亲炙,桃李亲栽,由于著作等身,声誉日隆,不少书院都慕名请俞樾授课,一时“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其中也包括德清前溪书院与德清学子。”同治六年(1867年)冬,俞樾偕姚太夫人回德清治父葬事,选址于金鹅山之原祖茔之侧。以后每岁苏杭往返,他都要绕道回德清一次,“上先人冢”。因之任教于德清前溪书院(一名周公书院,在儒学东),只授课欠短,时断时续。他在《自述诗》中深情写道:“更向清溪向旧栖,一泉一石总留题。虽然忝窃名山席,竟未看山到剡溪。”自注说:“浙江巡抚黄寿臣前辈荐余主嵊县讲席,然竟未赴。”当他已辞一切教席,且年逾八旬,于每月之朔望仍尝亲临仙潭书院(在新市镇)授课二次,并为之撰《仙潭书院碑记》近八百字并篆额,又书“敬业乐群”匾额一方,悬于门厅之上,视为校训。

除祭扫、授课以外,俞樾也眷顾故乡风物,怀思乡人。同治八年(1869年)春,他在扫墓之暇,游览了慈相寺、半月泉、宝庆寺、蟠龙石诸胜迹,作有一组怀古诗。同治十一年(1871),他专往瞻拜西门城上柳侯祠,是祠供奉柳宗元祖父柳察躬,并作《柳侯祠》志之(见《**德清县新志》)。光绪十年(1884),他特陪孙俞陛云回德清赶县试,果不出所望,中秀才第一名。光绪十三年(1887),当故乡拱元桥坍圮亟需重修,他慷慨出银三百两资助,并欣然撰《重修拱元桥碑铭》。光绪十五年(1889),湖州各县陷洪灾,而德清尤甚,他闻之,印书一千本,以书款汇付德清赈局。他对德清的深爱愈老弥坚,一如他在晚年所撰《重建德清县儒学记》中坦言:“余衰且老,犹倦倦然为吾桑梓之邦望也。”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2月5日),俞樾八十六岁,以“美名”谢世,葬西湖三台山东麓。临终前作留别诗10首,代讣辞行。

俞樾人物评价

瑞安孙诒让在《哀世丈俞曲园》挽联中称: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卅年私淑,愧未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

人民网(《关于俞樾的几点认识》):俞樾是一位通儒,涉猎范围广泛,其学术成就以“通”见长。单就其著述而言,在具体领域的研究方面,与后世学者的成果相比,似乎不那么精深。但就俞樾而言,其学术地位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研究成果方面,更体现在传统学术的传承方面。他本人一再强调,其学术以“梯梁后学”为取向。俞樾的三部代表作完成于1864至1868年,对其后一、二十年的传统学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章太炎在《俞先生传》:浙江朴学……昌自先生,宾附者,有黄以周、孙诒让。

俞樾个人成就

俞樾综述

俞樾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他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

俞樾小说研究

俞樾画像

在通俗小说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侠五义》,使这部小说得以广泛流传。赵景深在1956年1月所作的《三侠五义》前言中说:《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出现于光绪五年(1879)。1889年俞樾初见此书,认为第一回狸猫换太子“殊涉不经”,便参考《宋史》和《默记》等加以删改;他还认为书中所叙不只三侠,“南侠、北侠、丁氏双侠、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柳青、陆彬、鲁英等人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就改名为《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并行流传。这里反映了俞樾关于小说的学术观,可供历史小说创作的参考。

他对小说的艺术研究也很精湛,赵景深又说,俞樾对于这书的评话特性也有极好的比喻:“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正如柳麻子说《武松打店》,初到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评话小说;如此评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一种笔墨。”如果有人写一部《中国俗小说史》,不可不能提到俞樾。

俞樾经学研究

俞樾书法

“通经致用”是俞樾治经治学的宗旨所在。他所谓“致用”,主要是就传统道德的教化而言。他尊尚孟子的“返本”说,要求以传统道德为本;又提倡荀子的“教化成性”说,强调道德教化。故他以孔、孟、荀为“一圣二贤”。对于中国古代的各种人性论思想,他完全用一种为我所用的态度加以对待。只要不与道德教化相冲突,他都加以吸收利用。他对一些公羊学思想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与发挥,以便进一步突出道德的基础地位。他将《白虎通》中的“三统”论与董仲舒的“三统”论结合起来,从而淡化了“运次”在“三统”循环中的“规律”性作用,而道德的作用因此更加突出。他又发挥“众所归往谓之王”的思想,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他对公羊学中的“三世”说也进行了重大修正,认为“三世”进化到一定阶段,由于诸夏的道德达到很高的水平,“夷”、“狄”与诸夏的鸿沟进一步扩大,不再有融入诸夏的可能,因此,“夷夏之辨”愈严。为解决这一思想与当时时代趋势的矛盾,他又用“小九州”和“大九州”思想加以调和。可以说,保守传统道德、担承“守先待后”的文化使命,成为俞樾所有学术活动的基础。

俞樾

俞樾的群经、诸子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要求“原本经典”、“即训诂名物以求义理”(《重建诂经精舍记》,载《春在堂杂文》),反对空谈义理和迂曲之言,特别重视“因声求义”和“以意逆志”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其治经治学又形成了自己“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在他看来,不管某种观点成立的理由多么不充分,只要能获得至少一条材料的支持,就应该两存其说。在《诂经精舍自课文》和《经课续编》中,他常常就同一论题出示多个答案,例如“皋比解”,他以不同的角度和材料,列出了结论迥异的五种答案。因此之故,在俞樾的著作中,既存在两存其说的情况,也存在据孤证以立异的情况,还存在自我否定的情况。这些都应该从其“以疑存疑”的立场来理解。

对俞樾这一学术风格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章太炎、黄侃等抱有微词,梁启超、刘师培、宋恕等似乎倾向于赞同的态度,钱玄同则大力提倡。客观地说,“疑则阙”与“以疑存疑”属于不同的学术风格,两者都有其合理性。因为任何学者都要受自身的学识修养和思想立场的局限,自以为有“十分之见”的结论未必绝对正确,而“疑则阙”则往往容易使一些珍贵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为乌有,后世学者因此便失去对同一问题加以重新研究的机会和条件。“以疑存疑”、大胆置疑则能给后学者留下更广的研究空间和更多的研究思路。

俞樾长于经学研究,一生著述丰富。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书,为乾嘉学派后期代表作;《春在堂随笔》《茶春室丛钞》等笔记,搜罗甚广,保存了丰富的学术史和文学史资料。

俞樾书法作品

俞樾书法(33张)

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风,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俞樾人物轶事

俞樾废除中医

俞樾被认为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第一人,他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他在治经之余,对中医药学也有所研究,且能处方治病。在《春在堂全书·读书余录》中,有“内经素问”篇四十八条,乃俞氏校读《素问》所做的札记,也是他用考据学方法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进行“探赜索隐”、“辨讹正误”的结晶。

基于对中医的理解,为他的“废医存药”思想的产生埋下理论的根苗。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论著《废医论》和《医药说》中。《废医论》和《医药说》基本涵盖了俞樾的医学观点,即“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结论,实际上构成了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滥觞。家庭的不幸成为俞樾愤而议废医的直接原因,而晚年的病弱和无助又是促成他撰写《医药说》的重要动机。

俞樾家庭变故

俞樾书碑

俞樾19岁与姚夫人成亲,二人一生恩爱,伉俪情深,育有二男二女。然而,这个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一连串的病患而蒙上悲凉的*影。大约从1860年开始,疾病和灾难就接踵而至。先是大女婚后不久,丈夫便突然病故,1864年遗嫁王氏。1866年次子祖仁又染重病,几近成废。1872年,时任福宁太守的俞樾的长兄俞林又愕然病逝。不幸并未就此停息,而是愈加疯狂的袭扰这个家庭。

最让俞樾遭受重创的莫过于姚夫人的去世、长子早亡和次女绣孙的突然病逝。1879年四月,夫人姚氏病故,先生“奉其柩仍至俞楼,悼亡歌哭,有‘月到旧时明出,与谁同依栏干’之感”。他将夫人归葬杭州右台山。自己在墓侧筑室三间,和夫人日夜相守。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从此以后,他“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唯“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清光绪八年(1882年)俞樾作《双齿冢志铭》。又作《双齿冢诗》,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长子绍莱在任直隶省北运河同应、英年早卒。两子一死一废,未能继承父业不说,给俞樾带来的创痛不可谓不深。

1882年俞樾最疼爱的小女绣孙又突然病逝。绣孙聪颖超群,十岁能诗,深得老父钟爱。子女相继命丧,尤其是小女病逝以后,俞樾悲伤交加,几近崩溃。俞樾一连写下15首催人泪下的悼亡诗。这些诗句无不清晰地表达了俞樾的悲怆之情。妻离子散,哀歌阵阵,很难想像一个花甲老人能够承受一连串的打击。他在《哭孙妇彭氏》一诗中写到:“老夫何罪又何辜,总坐虚名误此躯,泡梦电云十年内,鳏寡孤独一家俱,自知佳世应非久,竟不忘情亦大愚,转为痴儿长太息,从今谁与奉盘盂。”流露出人生的哀叹和无奈。

造物弄人,命途多舛。百般不幸频频照临,家境的灾难,中医药的无助,使俞樾不得不哀叹人生噩运,怀疑甚至迁怒中医。在经受接二连三的重创之后,俞樾步入情感生活的低谷,在撰写《俞楼杂纂》时已感“意气颓唐,衰病交作”。在这种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的无奈心态下,作者有感而发,专列“废医”一章,“愤然”提出废除中医中药,是情绪化的自然流露。

俞樾夫妻情深

俞樾与曾孙俞平伯

在世人的印象中,俞樾是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是**家章太炎的老师,更是写下五百卷煌煌巨著《春在堂全书》的大儒。可是这样一位大学者,他其实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而他背后的那个女人,可敬可爱更是不逊芸娘。

俞樾的结发妻子叫文玉,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姐,1839年,俞樾十九岁,他与这位打下就定下娃娃亲的童年伙伴成了婚。两人虽然情深意重,但无奈辗转流徙多年,家境窘涩,俞樾不得已和妻子住到了岳父家。没能力给妻儿一个真正的家,俞樾满心愧疚:文玉却善解人意安慰他,“吾终当与君创造一好家居耳。”

考取功名前多年,俞樾一直四处教书,文玉在家侍奉老人,抚养孩子,她每次给俞樾写信都说家里一切都安好,让他照顾好自己,从不写一点难处和压力。1850年,在得知丈夫部考第一的喜讯后,文玉在信中回了一首诗,“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既是恭喜,又是提醒他要像梅花一样傲骨铮铮。

然而,仕途刚刚开始,俞樾就因“试题割裂”被**而罢官回乡,永不再用。没有一句责怪的话,文玉默默的陪着他,温言软语,但求他淡忘胸中的苦楚。

1858年,文玉38岁的时候,一家人定居苏州,俞樾从此再不问时事,一心治学。多年的风餐露宿漂泊艰辛,让文玉很早就开始掉牙。把妻子的落牙细心包好,俞樾心痛不已。

1874年,曲园建成,这是俞樾和文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忆起当年,两人相对唏嘘。可是,幸福的晚年并没有持续多久,1879年,文玉病倒了,她与俞樾道别:“吾不起矣,君亦暮年,善自保重。”1881年的时候,六十一岁的俞樾也开始掉牙了,他把落齿与那颗珍藏了多年的文玉的牙齿收到一起,一同埋在杭州俞楼后面,取名为“双齿冢”。“他日好留蓬颗在,当年同咬菜根来。”忆起亡妻,俞樾眼神**,**如幼时的青梅往事。

俞樾出版图书

  • 春在堂随笔

    作者名称俞樾

    作品时间2000年1月1日

    《春在堂随笔》是2000年1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俞樾。
  • 七侠五义

    作者名称俞樾

    作品时间2005年8月

    《七侠五义》,改编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小说,近代学者俞樾认为《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御猫展昭展熊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
  • 右台仙馆笔记

    作者名称俞樾

    全书共十六卷,收轶闻异事六百余篇,文笔简练,叙事生动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本书以供研究者参考、借鉴。
  • 诸子平议

    作者名称俞樾

    诸子平议,训诂学书。35卷。清俞樾撰。刊于同治六年(1867年)。本书系仿王念孙《读书杂志》而作。评议《管子》、《晏子春秋》、《老子》、《墨子》、《荀子》、《列子》、《庄子》、《商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贾子》、《淮南内篇》、《太玄经》、《法言》等十五种子书。体例和方法...
  • 古书疑义举例

    作者名称俞樾

    作品时间2006年12月1日

    《古书疑义举例》主要内容: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就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融,乃是塑造****之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世纪出版集团...

查看更多书籍

俞樾家族成员

俞樾印章

俞氏一族自元末希贤公起,居曲园已四百余年,世以务农为生,至俞樾祖父始耕读传家。

祖父:俞廷镳(1725-1797年),字昌时,号南庄。自奉俭素,而性好施与。笃志于学,著有《四书评本》,后由俞樾集资刊刻。

父亲:俞鸿渐(1781-1846年),字仪伯,号涧花,又号三硬芦圩耕叟。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赴会试十一次而不售。通经史、善诗文,著有《印雪轩文钞》三卷、《印雪轩诗钞》十六卷、《印雪轩随笔》四卷、《读三国志随笔》一卷。

夫人:姚文玉(1820-1879年),为俞樾表姐。姚氏熟读诗书,著有诗集《含章集》,后**毁。

曾孙:俞平伯。

俞樾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九》《清代七百名人传》《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等书中有传。

俞樾人物纪念

俞樾故居

俞樾曲园

曲园,俞樾故居,位于人民路马医科43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建筑的主要部分取名为“春在堂”。

故居占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进,其东又建配房若干,与正宅之间以备弄分隔有相互沟通。其西、北为亭园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对正宅形成半包围格局。正宅门厅和轿厅皆为三间。第三进为全宅的主厅,名"乐知堂",面阔三间,进深五界,为全宅唯一大木结构采用扁作抬梁式的建筑,用料较为粗壮,装饰朴素简洁。这里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第四、五进为内宅,即居住用房,与主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中间以石库门相通;均面阔五间,以东西两厢贯通前后,组成一四合院。乐知堂西为春在堂,面阔三间,进深四界。堂前缀湖石,植梧桐,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南面为“小竹里馆”,为当年俞樾读书之处,馆南小院栽竹。春在堂北突出一歇山顶小轩,名“认春轩”。轩北杂植花木,叠湖石小山为屏,中有山洞蜿蜒。穿山洞有折,东北隅为面阔两间的“艮宦”,乃昔日琴室。循廊西行,有书房三间,名“达斋”。出达斋沿廊南行,有一小亭,三面环水,池名“曲池”,亭名“曲水”。池东假山上有“回峰阁”与亭相对,假山中原有小门与内宅相通。亭南曲廊通春在堂。小园面积仅200平方米,建廊置亭,结构布局曲折多变,颇有小中见大之奇。

其他故居

曲园老人俞樾在苏州的故居,除了大家熟知的马医科巷的曲园外,还有三处,不太为人所知,那就是饮马桥畔状元石蕴玉的五柳园、**书院和大仓前。

zhua曲子白渡白颗

上一篇:张乔
下一篇:刘翰

俞樾相关百科


俞樾相关文章


朗识——朗识字

朗识——朗识字

“朗识字”详解大家好,最近我们的网站收到了许多网友关于“朗识字”的提问。看来大家对这个词语以及其背后的含义非常感兴趣。下面,我将以网站编辑的身份,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朗识字”的相关内容。一、什么是“朗识字”?“朗识字”是一个结合了传统汉字教

2025年4月27日 20:21

尜 VS 尜尜图片

尜 VS 尜尜图片

《探索“尜尜图片”的奇妙世界——一次生动的场景化实践体验》一、背景与导言在我们数字化的世界里,尜尜图片早已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热门搜索关键词之一。这些图片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喜爱。本文将通过场景化解决问题思维的

2025年4月27日 17:41

汴京城卖刀:汴京城卖刀起因经过结果?

汴京城卖刀:汴京城卖刀起因经过结果?

汴京城卖刀起因、经过与结果一、起因在繁华的汴京城中,每日人流如织,市井繁华。一日,城中的市集上,一位名叫李二的青年人背着一把刀来到集市。这把刀锋利异常,闪耀着冷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李二原是乡下的铁匠,精于锻造各类农具与兵器,听说汴京城机会

2025年4月27日 15:51

声讯业务,声讯业务电话有哪些号码

声讯业务,声讯业务电话有哪些号码

声讯业务电话号码大全:轻松解决您的查询需求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声讯业务电话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咨询信息、办理业务,还是寻求帮助,声讯电话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么,面对众多的声讯业务电话,我们应该如何快速找

2025年4月27日 12:30

周公解梦梦到龙(周公解梦梦到龙在水里游)

周公解梦梦到龙(周公解梦梦到龙在水里游)

周公解梦中的龙游水之梦在周公解梦中,梦到龙在水里游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梦境。这一梦境的解读涵盖了文化、心理以及象征等多个层面,为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一、文化层面的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力与富贵的象征。梦到龙在水里游,往往被

2025年4月26日 18:30

天造地设的反义词——天造地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天造地设的反义词——天造地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天造地设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之旅在浩瀚的词汇海洋中,有些词语因其独特的含义和美感,总能引起人们无尽的思考与遐想。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组词——天造地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不仅仅是对词语的探索,更是一次对生活场景的深度解读。一、近义词的探索

2025年4月25日 21:41

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上一句 VS 万紫千红春满园是哪首诗

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上一句 VS 万紫千红春满园是哪首诗

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诗意之旅在中国古代诗坛上,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描述往往承载着对春日盛景的赞美与向往。这一词句并非出自某首特定的诗,而是由多个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句共同组成,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展现了春天的多彩与生机。一、万紫千红的意象“万

2025年4月25日 20:50

搞笑图片集锦:搞笑图片图鉴

搞笑图片集锦:搞笑图片图鉴

搞笑图片图鉴:欢乐的源泉与多面魅力在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中,搞笑图片图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许多人闲暇时光的快乐源泉。本文将深入探讨“搞笑图片图鉴”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定义与特点、来源与分类、传播与影响以及实际案例分析。一、定义与特点搞笑图片图

2025年4月25日 19:21

繁体:繁体字转简体字?

繁体:繁体字转简体字?

繁体字转简体字服务介绍尊敬的用户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们这个以知识分享与信息服务为宗旨的平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不少网友都对“繁体字转简体字”的问题感到好奇或者需要帮助。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这项服务,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

2025年4月25日 17:30

借兵:狄仁杰之幽路借兵?

借兵:狄仁杰之幽路借兵?

狄仁杰之幽路借兵:智破困境,借兵之路的探索与决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狄仁杰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正义之路。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他智破困境、幽路借兵的传奇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的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狄仁杰,这位身居要职

2025年4月25日 07:22

金桂飘香的意思:金桂飘香的意思和造句

金桂飘香的意思:金桂飘香的意思和造句

“金桂飘香”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性的表达,它主要描述的是金黄色的桂花盛开、散发着香气。以下是关于“金桂飘香”的详细解释及造句:一、意思解释“金桂飘香”通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特别是当桂花盛开时。金桂指的是金黄色的桂花,飘香则形容其香气四溢、

2025年4月23日 19:10

孤芳自赏的意思:淡泊明志孤芳自赏的意思

孤芳自赏的意思:淡泊明志孤芳自赏的意思

淡泊明志孤芳自赏:一份生活的哲学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迷失在名利与物质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然而,有一种生活态度,它倡导淡泊明志,孤芳自赏,以此为生活的哲学,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并明确人生的方向。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湖边,有一

2025年4月22日 17:31

糜竺:糜竺是什么人

糜竺:糜竺是什么人

糜竺是何许人也糜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徐州丰县人,也就是今天江苏的丰县,以其雄厚的财力和与刘备的深厚友情闻名于世。以下是针对糜竺的不同身份、特点及其成就进行的详细介绍。一、糜竺的家族背景与财富糜竺出身于徐州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在当

2025年4月22日 15:01

关于文学的作文(关于文学的征文)

关于文学的作文(关于文学的征文)

关于文学的征文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品,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此次征文的主题围绕着“文学”,意在探讨文学的魅力、价值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一、文学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在于

2025年4月22日 05:02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感的呼唤与期待在一个和平年代的繁华都市,每一个黄昏时分,都会有那么一拨人习惯性地停下手中的忙碌,望向天际。在这众多观望者中,有一位特殊的网站编辑,他总是默默地记录着人们的情感与故事。今天,他决定以“王师北

2025年4月21日 11:01

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山中问答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山中问答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山中问答》原文及翻译及注释一、原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二、翻译问我为何住在碧山之中,我微笑不答,心中自然悠闲。桃花飘落随着流水悠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不是人间俗世所能比拟的。三、注释问余何意

2025年4月21日 03:40

梦见大白蛇,梦见大白蛇进家里是什么预兆

梦见大白蛇,梦见大白蛇进家里是什么预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梦境常常被认为是对未来事件的预示或是对个人内心情感和状态的反映。关于“梦见大白蛇进家里是什么预兆”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且普遍公认的答案,因为不同的文化和民间传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对此梦的几种可能的解读,同时运

2025年4月21日 02:31

见解的意思(有思想有见解的意思)

见解的意思(有思想有见解的意思)

有思想有见解的意思:在行动中理解与运用场景化解决问题思维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有思想有见解。这种思想与见解不仅仅是对事物的简单理解或看法,更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特的观点。它体现在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以及

2025年4月19日 23:20

情罪,情罪的歌词

情罪,情罪的歌词

情罪的歌词:探索情感与罪行的交织在音乐的海洋中,歌词往往承载着深邃的情感与复杂的主题。其中,“情罪的歌词”这一主题,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它不仅仅是文字与旋律的结合,更是情感与罪行交织的写照。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情罪的歌词”进

2025年4月19日 05:00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making and Happiness)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making and Happiness)

探索决策背后的幸福密码当我们踏入人生的旅途中,总不免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有时候这些决策似乎很简单,我们轻易地作出选择;而有时候,却要我们在诸多复杂的选项中做出抉择。在这些决策背后,我们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幸福。本文将带领大家探索决策

2025年4月18日 06:02

近期文章

will do:will doing something
2025-04-28 19:11:29
will do:will do just fine
2025-04-28 19:11:16
will do,will do的意思
2025-04-28 19:11:04
will do,will do的用法
2025-04-28 19:10:54
will do VS will down
2025-04-28 19:10:46
will do(will do造句)
2025-04-28 19:10:23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