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犬”所有汉字

找到17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jiǎng15

古同“奖”。

shòu16

同“兽”(日本汉字)。

dāi14

同“呆”。

yóu13
  1. 计划;谋划

    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书·盘庚上》

    又如:鸿猷(宏伟的计划)

  2. 道;法则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

    又如:猷裕(指道,治国之本)

  3. 功业;功绩 。

    如:猷绩(功绩)

zhuàng8

见“状”。

xiàn20
  1. 动词 奉上、进奉。  【组词】:「贡献」、「呈献」、「捐献」、「牺牲奉献」。唐.杜甫〈病橘〉诗:「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

    动词 表演。  【组词】:「献技」、「献艺」。

bá,quǎn5
  1. 形容词 狗行走的样子。《说文解字.犬部》「犮」字.清.段玉裁.注:「犮,犬走貌。」

    动词 拔除。通「拔」。《周礼.秋官.司寇》「赤犮氏」句下汉.郑玄.注:「赤犮犹言捇拔也。」

biāo12
  1. [形]∶狗奔跑的样子

    犬走貌,从三犬。——《说文》

  2. [名]∶疾风,暴风。同“飙”。

    如:猋腾(同“飙腾”。狂风飞卷)

  3. 形容词 犬急奔。《说文解字.犬部》:「猋,犬走貌。」

    副词 迅急前往。《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汉.王逸.注:「猋,去疾貌也。」《续汉书.第一零.天文志上》:「是时光武将兵数千人赴救昆阳,奔击二公,并力猋发,号呼声动天地,虎豹惊怖败振。」

xiàn13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

    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9

犬视的样子。

鸟展双翅。

3.古书上说的一种像猿的动物。

yàn12
  1. 动词 饱、满足。同「餍」。《列子.杨朱》:「而美厚复不可常猒足,声色不可常翫闻。」

    动词 厌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莽既说众庶,又欲专断,知太后猒政,乃风公卿。」

yìn12

狗发怒而龇牙裂嘴的样子。

fēi12

1.古书上说的一种兽。

2.姓。

áo14
  1. 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短毛的家犬,主要用于看门或警戒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左传·宣公二年》

15

同“毙”。

shòu19
  1. 名词 总称有四足而全身有毛的脊椎动物。  【组词】:「野兽」、「禽兽」、「走兽」。

    形容词 野蛮、不合礼法的。  【组词】:「兽心」、「兽性」、「兽行」。

10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3.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又如:哭先祖

  4.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