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手”所有汉字

找到42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9
  1. 持拿;执取。后作“拿”

    拏,持也。从手,奴声。——《说文》

    拏,捽也。——《苍颉篇》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有合佥押的文书,拏来我佥押。——孟汉卿《魔合罗》

    又如:拏事(管事;掌权);拏空(凌空,抓向空中);拏手(作事有把握;擅长);拏云(比喻志向远大,本领高强);拏把(抓住)

  2. 搏斗

    熊虎升而拏攫。——张衡《西京赋》。注:“相搏持也。”

    又如:拏战(搏斗);拏攫(搏斗);拏斗(争斗)

  3. 同“拿”。捉拿;捕捉

    知县把一干拏到的邻舍当厅勘问。——《水浒传》

    又如:拏把(抓住);拏究(捉拿查究);拏访(捉拿查访);拏获(捕获,捉获);拏人(犹捕役,捕快)

  4. 牵连;连结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后汉书·冯衍传》

    又如:拏兵(引兵);拏云攫石(古树参天,根盘石隙的雄姿)

  5. 动词 执持。《说文解字.手部》:「拏,持也。」《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拏起一条柱杖,看着尹宗落夹背便打。」

    动词 拘捕。通「拿」。《太平广记.卷三零三.郑仁钧》:「且拏我入城,投杨氏姐。」

17
  1. 动词 敲打。  【组词】:「击钟」、「击打」、「击球」、「击掌为誓」。《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

    动词 攻打。  【组词】:「攻击」、「袭击」、「狙击」、「游击」、「追击」。《左传.僖公三十年》:「子犯请击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三月,攻下邑,拔之。还击丰,不下。」

dūn16
  1. 击;以拳触人

    撉,击也。——《集韵》

18

(用手指)按压。

压;压抑:“桂花风雨较凉些,愁字儿难藏~。”

3.书法执笔法之一。

4.拿着。

17

同“举”。

14
  1. 〈方〉∶两手用力合抱

    手里搿个包裹

  2. 引申为结交

    鱼搿鱼,虾搿虾,王八搿合鳖亲家。——《中国谚语资料》

    搿朋友

    搿不拢

  3. 动词 两手合抱。  【组词】:「那人被搿住了,动弹不得。」

gòu15

取牛羊乳。

luán23

见“挛”。

13

研破。

10

古同“举”。

ná,nuò14
[ ná ]

古同“拿”。

[ nuò ]

古同“搦”。

pán,bān,pó14
[ pán ]

手不正。

[ bān ]

古同“搬”,搬运。

[ pó ]

1.清扫;扫除:“尔乃~场拄翳,停偅葱翠”。

2.披散。

3.敛聚。

qiè10
  1. (形声。本义:提起)

  2. 同本义

    挈,县持也。——《说文》

    挈,提也。——《广雅》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

    挈壶氏。——《周礼》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信挈其手。——《汉书·韩信传》

    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农政全书》

    又如:挈瓶(谓提瓶汲水);挈领(提起衣领);提纲挈领;挈壶(悬壶);挈辔(县辔)

  3. 带领

    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挈其妻子以奔曹。——《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

    元兵哨马报知蛮子 海牙,他便挈兵而待。——《英烈传》

    挈家侨居邑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西游记》

    又如:挈家(携家带眷);挈累(携带家室);挈眷(携带家眷);挈囊(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称挈囊,因而也称掌文书之官为挈囊);挈带(带领);挈引(带领引导);挈领(带领)

  4. 提携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汉书》

    又如:挈带(提携);挈扶(提携扶助);挈提(提携,扶植);挈维(提携护持);挈携(提携;携带);挈持(扶持)

  5. 通“契”。刻

    旦算祀于挈龟。——《汉书·叙传上》

  6. 通“洯”。刀刻

    廷尉挈令。——《汉书·张汤传》

14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2. 同本义

    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

    规摹宏远矣。——《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

    摹法以中克。——《太玄法》

    三摹九据。——《汉书·扬雄传》

    余之手摹也。——韩愈《画记》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韩愈《毛颖传》

    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琅琊代醉编》

    又如:摹帖(摹字。描摹法帖);摹版(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

  3. 仿效

    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范晔《后汉书》

    又如:摹习(仿效;学习);摹勒(模仿);摹调(模仿调弄);摹袭(模仿沿袭);摹窃(模仿剽窃)

  4. 描写,描绘

    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江淹《恨赋》

    又如:摹画(描画,描绘);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luán10
  1. (形声。从手,羉(luán)声。本义:维系,牵系)

  2. 同本义

    挛,係也。——《说文》

    有孚挛如。——《易·小畜》。马注:“连也。”

    又如:挛缀(联结);挛结(纠结);挛牵(牵制;束缚);挛索(系绳);挛格(捆缚;束缚)

  3. 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痿躄为挛。——《素问·疏五过论》

    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宋· 王安石《洪范传》

    又如:挛曲(蜷曲);挛卧(蜷曲而卧);挛屈(蜷曲)

qiān14
  1. (形声。从手,寒省声。本义:拔取)

  2. 同本义

    搴,取也。——《广韵》

    搴旗四麾。——《后汉书·杜笃传》

    斩将搴旗之士。——《史记·刘敬叔孙通传》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搴旗(拔取敌人军旗);搴须(拔胡须);搴条(拔取树枝)

  3. 采摘

    搴芙蓉兮木末。——《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撷(采摘);搴揽(摘取,采取)

  4. 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5. 通“褰”。撩起

    搴裳访古。——卢照邻《释疾文》

    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犹褰裳。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

zhǎng12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又如:掌嘴

  2.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3.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4.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gǒng10
  1. 动词 把双手铐在一起。《说文解字.手部》:「拲,两手共同械也。」《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拲者,两手共一木也。」

kàn,kān9
  1. 守护

    原是一个老军看管。——《水浒全传》

    又如:看坡(守护庄稼);看陵(看守皇帝陵墓);看养(守护,照料);看钱奴(守财奴);看鸡(孵鸡);看肚兜铜钱(仅有的几个钱);看坟的打抽丰(歇后语。吃鬼;向鬼索取财物。比喻极为刻薄,吝啬)

  2. 看押,监视以防逃跑 。

    如:看住他,别让这小子跑了!

  3. 另见 kàn

bài,bái9
[ bài ]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 bái ]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