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毎 | měi | 6划 | (形声。小篆字形,从屮(chè),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同本义。每,草盛上出也。——《说文》 常常,经常。妪每次谓余曰。——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毌 | guàn,wān | 4划 | 副词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韩非子.说林下》:「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副词 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诫的意思。 【组词】:「毋忘在莒」。《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毋 | wú | 4划 | 用于句首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左传》
|
毐 | ǎi | 7划 |
-
品行不端的人。也用于人名,如嫪(lào) 毐 (战国时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