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舀 | yǎo | 10划 | (会意。上为“爪”,下为“臼”(jiù),象伸手掏取之形。本义:用瓢勺取物)同本义 。 如:舀一瓢水;舀粥
|
采 | cǎi,cài | 8划 |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古九畿之一 。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另见 cǎi
|
觅 | mì | 8划 |
-
找。寻求: ~食。 ~路。
|
爲 | wéi,wèi | 12划 | 〈动〉(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又如:为虎添(傅)翼
|
爭 | zhēng | 8划 |
-
1.“争”的繁体字。
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6.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7.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
孵 | fū | 14划 | (形声。从卵,孚声。本义:鸟类伏在卵上,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同本义 。 如:孵卵器;孵小鸡;孵小鸭
|
爰 | yuán | 9划 | 于是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魏风·硕鼠》
|
爫 | zhǎo,zhuǎ | 4划 |
- [ zhǎo ]
-
1、同“爪”。又叫采字头,用作偏旁。
2、役象以助劳,引申为做、干,又引申指种植、建造、制作、充当、掌管、当作
- [ zhuǎ ]
-
义未详。
|
乳 | rǔ | 8划 | 年幼 乳燕逐草虫。——鲍照《咏采桑》 少年如乳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乳女;乳哺儿(婴儿);乳驹(幼马);乳鸦(幼鸦);乳稚(幼儿);乳兽(幼兽);乳茄(嫩茄) 小 。 如:乳孔;乳娣(小女孩);乳犊(小牛);乳鱼(小鱼)
|
爯 | chēng,chèn | 9划 |
- [ chēng ]
-
古同“称”。
- [ chèn ]
-
古同“称”。
|
爳 | han | 14划 |
-
罕的古体
|
爵 | jué | 17划 | 授予官爵 。 如:爵命(封爵受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