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祡 | chái | 11划 | 动词 燃烧木柴以祭天神。 《说文解字.示部》:「祡,烧柴燎以祭天神。」《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东巡狩,至于岱宗,祡。」
|
票 | piào,piāo | 11划 | 摇动 票昆仑。——《汉书·扬雄传下》。注:“犹言摇动也。” 又如: 票忽(飘忽); 票轻(飘摇) 另见 piào
|
禦 | yù | 17划 | 动词 迎接。《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汉.郑玄.笺:「御,迎也。」《楚辞.屈原.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
禁 | jìn,jīn | 13划 | 腰带 。 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另见 jìn
|
祘 | suàn | 10划 |
-
算数目;
2.考虑;
3.估计;@@@@4.暗中谋划损害别人。
|
示 | shì | 5划 |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 如:惠示;赐示
|
禜 | yíng | 15划 |
-
古代一种祈求神灵消除灾祸的祭祀:“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之。”
|
祟 | suì | 10划 | 指行动诡密,不正当 。 如:鬼鬼祟祟;暗中作作祟
|
禀 | bǐng | 13划 |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承受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