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耏 | ér,nài | 9划 | 胡须 当耏者完为城旦舂。——《刑法志》 耏罪亡命。——《后汉书·光武纪》。注:“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耏。
|
耎 | ruǎn,nuò | 9划 | 软弱,弱 耎,弱也。——《广韵》 仆虽怯耎欲苟活。——《汉书·司马迁传》。师古曰:“耎,柔弱也。” 坐耎弱不胜任免。——《汉书·王尊传》 郑魏者, 楚之耎国。——《战国策·楚策一》 软,与“硬”相对 耎,柔也。——《玉篇》 数以柔耎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汉书·司马迁传》。师古曰:“耎,柔也。” 形容词 柔弱、柔软。通「软」。《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唐.李贺〈南园〉诗一三首之九:「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动词 退缩。《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其已出三日而复,有微入,入三日乃复盛出,是谓耎。」裴駰集解引晋灼曰:「耎,退之不进。」
|
耑 | zhuān,duān | 9划 | “端”的古体字 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周礼》 另见 zhuān 名词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 【组词】:「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名词 事物的起始。 【组词】:「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耐 | nài | 9划 |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同本义 耏,罪不至耏也。——《说文》。按,不剃发也。 耏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 耐罪亡命。——《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 耏,多须貌。——《后汉书·章帝纪》注 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睡虎地秦墓竹简》 又如: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仲尼》 耐以上。——《汉书·文帝纪》 此物性不耐寒。——《齐民要术·种椒》 华鬓不耐秋。——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又如:耐痛(能忍受疼痛);耐辱(能忍受屈辱);耐静(忍受寂寞,安于清静) 禁得起 秦兵耐苦战。—— 唐· 杜甫《兵车行》 又如:耐旱(经得起干旱);耐事(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耐酸(能经受清寒困苦);耐实(牢固) 适宜;相称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唐· 杜甫《洗兵马》 挨,拖延 。 如:别急,耐一会儿 同“奈”。无奈;奈何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唐· 杜甫《七月三日…呈元二十一曹长》 又如:耐何(奈何。犹对付、应付)
|
而 | ér | 6划 |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另见 néng
|
耍 | shuǎ | 9划 | (会意。从而,从女。而,颊毛。盖谓用颊毛戏弄女子。本义:戏耍。一般指不正当的行为) 玩耍,游玩;消闲取乐 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宋· 周邦彦《意难忘》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都去那山涧洗澡。——《西游记》 又如:耍水(玩水,游泳);耍货(玩具);耍拳(打拳);耍歇(玩耍休息) 戏谑;捉弄 等他来时,诱他去粪窖边,只做参贺他,双手抢住脚,翻筋斗,攧那厮下粪窖去,只是小耍他。——《水浒传》 又如:耍处(开玩笑;闹着玩儿);耍窨(假装糊涂;捉迷藏) 舞弄;使用武器、器物等 醒时便在院里耍刀弄棒。——《红楼梦》 又如:耍弄(舞弄);耍拳(打拳);耍狮子(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耍枪(耍花枪);耍盘子(即转碟。杂技节目);耍龙(一种传统的民间游艺) 施展;现出。多含贬义 。 如:耍尖(取巧占便宜);耍牌子(炫耀身分);耍骄(显示骄傲);耍性子(耍脾子) 赌博 负者献耍金耍银买燕。——《清异录》 又如:耍钱(指赌博中压的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