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耸 | sǒng | 10划 | 高起;矗立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耸人瞻仰(众人耸立瞻仰);耸秀(高耸秀丽);耸出(高耸突出);耸耳(高起的耳朵;竖起耳朵);耸然(高耸貌);耸峭(高耸陡峭);耸突(高耸突起);耸干(高挺的树干);耸擢(高耸突出);耸耸(竖起貌;挺立貌);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比喻出众,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耸壑昂霄(矗立山谷间,高耸入云霄。比喻超拔出众,出人头地) 向上跳;向上动 。 如:耸擢(跳跃);耸体(犹耸身) 劝勉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又如:耸恿(劝说);耸劝(劝导;警惕自勉) 通“怂”。怂恿 。 如:耸恿(怂恿);耸臾(怂恿);耸踊(怂恿);耸惑(怂恿诱惑);耸踊(怂恿) 惊动;惊惧 耸之以行。——《左传·昭公元年》 驷氏耸。——《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耸除洁。——《国语·周语下》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观柘枝舞》 又如:危言耸听;耸惧(恐惧。即悚惧);耸激(犹激励);耸踊(欢腾)
|
聡 | cōng | 14划 |
-
古同“聪”。
|
聚 | jù | 14划 |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
聓 | xù | 12划 |
-
古同“婿”:“谓言夫~麦门,遂使苁蓉缓步。”
|
聎 | tiāo | 12划 |
-
1.耳鸣。
2.耳病。
|
聦 | cōng | 15划 |
-
古同“聪”。
|
聥 | jǔ | 15划 |
-
1.张耳有所闻。
2.惊。
|
耻 | chǐ | 10划 |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又如:耻怍(犹羞辱)
|
聞 | wén | 14划 |
-
见“闻”。
|
聳 | sǒng | 17划 |
-
见“耸”。
|
聃 | dān | 11划 | 耳长大 聃耳属肩,绮眉覆颧。——宋· 苏轼《补禅月罗汉赞》 吐舌的,伸出舌头状 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太平广记》引 葛洪《神仙传》
|
聏 | ér,nǜ | 12划 |
- [ ér ]
-
1.调和。
2.毛多。
- [ nǜ ]
-
古同“恧”,羞愧。
|
聙 | jīng | 14划 |
-
听觉灵敏。
|
耳 | ěr | 6划 | 听到,听说 。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 。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
聨 | lián | 15划 |
-
古同“联”。
|
聬 | wēng | 16划 |
-
〔~~〕耳鸣声。
|
耿 | gěng | 10划 | (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同本义 通“炯”。明亮,光明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离骚》 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心情不安;悲伤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刚直 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唐· 韩愈《南山诗》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 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
聀 | zhí | 10划 |
-
“职”的异体字。
|
聗 | liè | 13划 |
-
1.头巾。
2.耳垂。
|
聒 | guō | 12划 |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同本义 聒,欢语也。——《说文》 聒,扰乱耳孔也。——《苍颉篇》 聒而与之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 今汝聒聒。——《书·盘庚》。传:“无知之貌。” 鸲鹆鸣兮聒余。——《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宋· 欧阳修《鸣鸠》 又如:聒吵(又作“吵聒”、“聒炒”。吵闹,吵嚷);聒聒(象声词。杂乱喧吵的声音);聒杀(形容非常嘈杂、喧闹);聒天(声音响彻云天);聒账(众声喧扰,通宵达旦) 频繁地称说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聒絮(絮叨;啰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