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綆 | gěng | 13划 |
-
见“绠”。
|
縡 | zài,zēng | 16划 |
- [ zài ]
-
古通“载”,事情:“上天之~。”
- [ zēng ]
-
古同“缯”,丝织品。
|
緺 | guā,wō | 14划 | 紫青色的绶(丝)带 緺,绶紫青色。从糸,咼声。——《说文》 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史记·滑稽列传》 量词。古时女子头发一束为緺
|
綕 | zhī | 13划 |
-
古同“织”。
|
繰 | qiāo,sāo,zǎo | 19划 |
- [ qiāo ]
-
同“繑”。亦作“鏒”。一種縫紉方法。把布邊往裡捲,然後藏着針腳縫。
- [ sāo ]
-
同“繅”。抽絲。
- [ zǎo ]
-
1.深青帶紅色之帛。
2.冕旒的繩子。
|
縔 | shuǎng | 16划 |
-
中茧。
|
紗 | shā | 10划 |
-
1.用棉蔴纖維、化學纖維等紡成的細縷,用它可以撚成線或織成布:棉~。紡~。
2.經緯線稀疏或有小孔的紡織品:羽~。窗~。~布。~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種帽子,後作官職的代稱。亦稱“烏紗帽”)。
3.像紗布的:鐵~。塑膠~。
|
縅 | wēi | 15划 |
-
穿盔甲片的线或草。
|
経 | jīng | 11划 |
-
同“经”(日本汉字)。
|
繣 | huà | 18划 |
-
1.系结东西的带子:“枚如箸,衔之,有~结项中。”
2.乖戾。
3.破裂声:“~瓦解而冰泮。”
|
紱 | fú | 11划 |
-
见“绂”。
|
縛 | fù | 16划 |
-
见“缚”。
|
綠 | lǜ | 14划 |
-
同“绿”。
|
縸 | mò,mù | 16划 |
- [ mò ]
-
〔络~〕(罗网)张开的样子。
- [ mù ]
-
恶絮。
|
縱 | zòng,zǒng | 17划 | 参见「纵纵」、「纵臾」等条。
|
繥 | xī | 18划 |
-
古同“嬉”。
|
縑 | jiān | 16划 | (本义:双丝织成的细绢) 同本义。古时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 缣,并丝缯也。——《说文》 缊为翁须作缣单衣。——《汉书·外戚传上》。注:“缣,即今之绢也。”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古诗《上山采蘼芜》 又如:缣囊(密不漏水的绢袋);缣素(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指书册);缣綵(泛指珍贵的丝织物) 用缣做的衣服 披单缣来。——清· 袁枚《祭妹文》
|
纝 | léi | 27划 |
-
同“缧”。
|
繈 | qiǎng | 17划 |
-
同“繦”。
|
纑 | lú | 22划 | 麻线 纑,布缕也。从糸,卢声。——《说文》 妻辟缕。——《孟子》。注:“练麻曰纑。” 因纺纑。——《左传·昭公十九年》注 教女学纺纑,举足疾且轻。——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织·九月》 指苎麻一类的植物 林竹谷纑。——《史记·货殖列传》。集解:“纻属,可以为布。”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史记·货殖列传》 通“垆”。黑色坚实的土 五纑之状,强力刚坚。——《管子·地员》 通“栌”。即欂栌、斗栱 纑间虚也者。——《墨子·经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