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邗 | hán | 5划 | 水名,即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 邗江 ,县名,在江苏
|
險 | xiǎn | 15划 |
-
见“险”。
|
郧 | yún | 9划 | 古国名 郧,汉南之国也。——《说文》 在今湖北省安陆县。春秋时为楚所灭 古地名 春秋卫地。故城在今江苏省如皋县 春秋吴地,在今江苏省如皋县东
|
酃 | líng | 19划 | 古县名。酃县 在湖南省东部、井冈山西侧、湘江支流,邻接江西省 汉代县名。在今湖南衡阳县东 湖名 。在今湖南省衡阳市东 酒名 。 如:酃酒(古代名酒名);酃渌(美酒名)
|
陰 | yīn | 10划 | 同「闇」[二]。
|
陟 | zhì | 9划 |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晋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
阭 | yǔn | 6划 |
-
1.高。
2.石。
|
邶 | bèi | 7划 | 古国名 。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
鄹 | zōu | 16划 | 古邑名 。春秋鲁国地。孔子家乡。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 郰,鲁下邑。 孔子之乡。从邑,取声。——《说文》。字亦作鄹。在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北之 东邹邨、 西邹集、 孔子生于 郰之阙里,长徒 曲阜,仍号 阙里。 又如:鄹里(孔子故里);鄹阙(鄹里和阙里的并称。鄹里,孔子故里)
|
隖 | wù | 12划 |
-
同“坞”。
|
鄏 | rǔ | 12划 | ——地名用字。[郏]:古地名。周朝东都。旧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姓 鄏,见《姓苑》。——《万姓统谱·沃韵》
|
郻 | qiāo | 11划 |
-
古同“鄡”,古县名。
|
郱 | píng | 8划 |
-
1.古邑名,中国春秋时纪地,后属齐,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
2.姓。
|
隅 | yú | 11划 | (形声。从阜(fù),禺(yú)声。“阜”是土山,有土则可用于建筑,因而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 同本义 隅,陬也。——《说文》 既登览乎隅椒,复临泛乎汪洋。——明· 徐渭《缇芝赋》 又如:山隅;隅椒(山角与山顶);隅隈(角落和弯曲之处);隅陬(角落) 角,角落 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考工记·匠人》 抠衣趋隅。——《礼记·曲礼》 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 采桑城南隅。 停于大室之隅。——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折过墙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隅头(墙角;拐角);城隅(城的一角);向隅(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 边远的地方 咫只雪山路,归飞西海隅。——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 又如:隅谷(神话中日落的地方);隅镇(边远小镇);隅夷(神话中的日出处);隅辟(边境,国境);隅官(边地官员) 事物的部分或片面 举端自理,滞隅则失。——《后汉书》 又如:隅见(片面的见解);隅曲(偏狭之见);隅积(部分和总体) 边;旁 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子坐所。——《管子》 又如:隅坐(坐位的侧边);隅目(斜眼而视,怒视)
|
鄌 | táng | 12划 | 国名 鄌,国名。本作唐。——《正字通》
|
隓 | huī,duò | 12划 |
- [ huī ]
-
1.古同“隳”,毁坏。
2.倒塌的城墙。
- [ duò ]
-
古同“堕”,坠落。
|
陠 | pū | 9划 |
-
偏斜。
|
阝 | fǔ | 2划 | 同本义。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无石曰阜。——《广雅·释丘》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诸象以鼻破阜。——牛肃《纪闻》 泛指山。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
邸 | dǐ | 7划 | (形声。从邑,氐(dǐ)声。本义: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时在京城的住所。泛指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 同本义 邸,属国舍也。——《说文》 舍燕邸。——《汉书·卢绾传》。注:“诸侯王及诸郡朝宿之馆,在京师者谓之邸。” 又如:邸城(古代在京师为郡国诸侯或外藩君主朝觐起居所建的小城) 高级官员、贵族办事或居住的地方 。 如:官邸;邸阁(屯积军粮的场所);邸观(邸舍与楼观);邸院(邸宅);私邸 店铺 。 如:邸店(古代兼具堆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店铺) 止,到 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史记·河渠书》 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
郋 | xí | 8划 | 汉代汝南郡召陵县的一里名 郋,汝南召陵里。——《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