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冂”所有汉字

找到23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jiōng5
  1. 离城市很远的地方。

    《说文解字·冂部》:「冂,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介也。」

yuán4

“圆”的异体字。

也是日本的货币单位——日元,是日本的官方货币,于1871年制定。当年明治政府将一日元的币值订定为与纯金1500毫克等值,并设有次一级的币值单位钱。

mǎo4
  1. 〈方〉∶没有 。

    如:“你有钱吗?”“冇”

wǎng8
  1.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

    又如:罔已(犹不尽);罔既(不尽);罔效(不能报效);罔措(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罔替(不更换;不废除);罔惑(不惑)

rǎn4

〔~~〕a.毛、枝条等柔软下垂;如“柳枝~~”;b.慢慢地,如“月亮~~升起”。

龟甲的边。

3.姓。

nèi4
  1. 动词 收受。通「纳」。

    《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jiōng2
  1. 名词 离城市很远的地方。《说文解字.冂部》:「冂,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介也。」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jiǒng7
  1. (象形。本作“囧”。象窗口通明。本义:光明)

  2. 同本义 。

    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冏寺(即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冏牧(冏卿。太仆寺卿)

  3. 鸟飞的样子 。

    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zhòu9
  1. 名词 后代子孙。  【组词】:「胄裔」、「贵胄」。《左传.襄公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名词 参见「胄子」条。

róu4

古同“蹂”。

gāng4
  1. (形声。从山,网声。本义:山脊,山岭)同本义

    岡,山脊也。——《说文》。俗亦误作崗。

    览高冈兮峣峣。——《楚辞·守志》。注:“山岭曰冈。”

    山脊曰冈。冈,亢也,在上之言也。——《释名》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病)。——《诗·周南·卷耳》

    又如:山冈;冈陀(山冈);冈子(低矮而坡度较小的山丘);冈岑(小山峦);冈崖(山岩);冈岭(山岭)

10

殷代冠名。

mào8

古同“冒”。

gòu10
  1. (“冓”为“構”的本字)

  2. 结构

    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说文》。按,以木相加也。

  3. 假借为“篝”。宫室深密处

    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汉书》

  4. 动词 架积木材。《说文解字.冓部》:「冓,交积材也。」清.段玉裁.注:「高注《淮南》曰:『构,架也,木材相乘也。』……今字构行而冓癈矣。」

    名词 内室,宫室的深密处。《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nèi,nà4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 同本义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交入;接纳。后作“纳”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4. 另见 nèi

  5. 动词 收受。通「纳」。

    《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yòng5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2.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又如:用是(因此)

  5.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shuǎi5
  1. 扔;抛开

    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红楼梦》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百合花》

  2. 脱,脱掉 。

    如:甩脱;甩手榴弹

  3. 摆动 。

    如:小女孩一跑,辫子就来回甩动;甩胳膊

  4. 遗弃或放弃 。

    如:把朋友甩了

  5. 虫类产卵 。

    如:蚕蛾甩子儿

rǎn5
  1. 龟壳的边缘

  2. 姓。

    如:冉魏(国名(350—352)东晋冉闵篡后赵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后为前燕所灭);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鲁人。都为孔子弟子)

liǔ18

古同“罶”。

tóng,tòng6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4. 衕 tòng

  5. ——见“胡同”hútòng

  6. 另见 t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