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亻”所有汉字

找到597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rén4
  1. 亲爱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wáng6

快步急行。

bǎi,bó7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3. 伯父。父亲的哥哥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4.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5.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6.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7.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8. 王覇。通“霸”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9. 另见 bǎi

biào10
  1. 散发;分给 。

    如:俵子(散发给僧、道等人的赴斋凭证);俵施(分发施舍)

  2. 通“表”。显扬;表彰 。

    如:俵著(表彰,显扬);俵扬(宣扬,张扬)

9

1.诉讼时当面对质。

2.〔~然〕感动的样子。

3.解。

11
  1. 名词 参见「偪阳」条。

    动词 屈服。通「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5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又如:仪式(取法)

  2.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3.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4. 测度 。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fèi10

背弃;败坏:“毋~德。”

dàn7
  1. (形声。从人,旦声。①本义: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经传皆以袒为之。②只,仅,不过)

  2.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史记·李斯传》

    又如:但已(仅此而已);但凭(任凭;随便);但可(只须)

  3. 只管,尽管

    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4. 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又如:勤锻炼但不要过分

  5. 只要——表示假设或条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出塞二首》

    但出牌呼妾,妾便出来。——《警世通言》

biāo17

〔儦儦〕行进的样子。

nì,ní7
  1. 另见“你”称对方。伲,汝也。或作你。——《集韵·纸韵》

tán,tàn10
  1. 副词 安然不疑的样子。

    《荀子.仲尼》:「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

zāo,cáo13
[ zāo ]

1.终。

2.古同“遭”,周,次。

3.毁。

[ cáo ]

1.古同“曹”,辈,类。

2.古通“嘈”,嘈杂。

jié11

同“倢”。

tǎng22

1.见“傥”。

2.同“倘1”。

chào,miǎo6
[ chào ]

小孩子。

[ miǎo ]

古同“眇”,少了一只眼。

wěn6

1.远。

2.断。

6
  1. [数词]

  2. 檀越元囿鸾施地仵拾亩。—— 北魏《敬史君碑》

  3. 通“伍”。古代士兵五人为伍

    重振威仪,再排队仵。——《敦煌变文》

  4. 仵人。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

    天明就要入殓,只怕被仵作看出破绽来了。——《金瓶梅》

chěng,tǐng9
[ chěng ]

差役。

[ tǐng ]

古同“徎”。

qiáo14

见“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