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也 | yě | 3划 | 〈副〉(象形。本义:女阴) 亦表示同样 。 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 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表示转折或让步 。 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表示委婉。 如:我也只好如此 表示强调 。 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又如:也是(还是) 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
予 | yǔ,yú | 4划 | “予”假借为“余”,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另见 yǔ
|
卫 | wèi | 3划 | 卫士,保镖 。 如:卫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担任卫护、防守之职的人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 吕、 却之难。——《左传》 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 过了半年,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因买卖不公,彼此吵闹起来。——《儒林外史》 驴的别称 南中丞卓,吴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 上蔡。——《云溪友议》 箭羽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论衡·儒增》 卫生的简称 。 如:环卫部门 古国名 。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边陲,边远的地方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文选》 水名 。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恒、 卫既从,大陆既作。——《书·禹贡》 肢体 四卫变强。——《吕氏春秋》 姓。 如: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卫夫人(晋卫恒从女,李矩妻,也称“李夫人”。善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
|
乡 | xiāng | 3划 |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 如:梦乡;醉乡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姓
|
了 | le,liǎo | 2划 |
- [ le ]
-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表扬。水位已经低~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班就去。他要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
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春天~,桃花都开~。他吃了饭~。天快黑~,今天去不成~。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走~,不能再等~!。好~,不要老说这些事~!
- [ liǎo ]
-
1.完毕;结束:~结。~账。没完没~。一~百~。不~~之。这事儿已经~啦!
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做得~。来不~。受不~。
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不相涉。~无惧色。~无进展。
4.姓。
5.明白;懂得:~然。~解。明~。~如指掌。
|
习 | xí | 3划 |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
司 | sī | 5划 | 官吏;方面之长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复姓的一部分 。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
厾 | dū | 6划 | 表示人称代词的多数。犹“们” 你厾两个老人家。——《缀白裘》
|
承 | chéng | 8划 |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 如:石承;轴承
|
尹 | yǐn | 4划 | 旧时官名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论语·公冶长》 不以非郑尹。——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有卿尹。——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官长) 姓。 如:尹午(复姓)
|
乃 | nǎi | 2划 | 可是,然而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
民 | mín | 5划 |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
丑 | chǒu | 4划 | (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义: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地支的第二位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说文》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如:一九八五年为农历乙丑年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二月 用以纪日 用以纪时,即早晨一时至三时 十二生肖属牛 。 如:丑肉(牛肉);丑宝(牛黄的别称) 戏剧中的脚色名 。 如:丑三(丑角戴的三绺短须);丑旦(戏剧中饰演女性的丑角) 姓
|
买 | mǎi | 6划 |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同本义 买,市也。——《说文》 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买粥易也。——《墨子·经说》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又如:买嘴吃(买零食吃);买市(旧市官方或豪绅定期召集商贩开市,以买卖财物为名,犒赏百姓);买山(购置山地,作为隐居之处);买骨(买马骨。比喻求贤之切);买菜求益(买菜求小便宜,要求多给一点菜。比喻斤斤计较) 雇,租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买棹(雇船;乘船);买帆(买舟,买船,买棹,雇船);买佣(雇用工人);买活(雇用) 用金钱或其他手段取得;收买,买通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李白《梁园吟》 又如:买和(为使对方放弃诉讼,理亏的一方付与对方一定数目的钱财);买上告下(对官府上上下下行贿求告);习官(用钱财以求得官位);习邻(先选择好的邻居再买房子);买路钱(旧时出丧时沿途抛洒金奶纸钱;旧时盗贼拦路抢劫,称所得为买路钱);买休(犯罪的人花钱了结事情) 招惹,引起 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战国策·韩策》 又如:买忧(招惹忧愁);买出(招惹出;引起);买憔悴(寻烦恼,惹祸患) 博取;追逐 。 如:买乖儿(取巧);买笑追欢(寻欢作乐);买誉(博取名誉);买声儿(博取声誉);买名(以钱财换取名声;追逐名誉);买交(花钱交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