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巾”所有汉字

找到106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tiē,tiě,tiè8
  1.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 写在帛上的书签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3. 名册,名簿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4.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5.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6.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7. 如:碑帖;字帖;画帖

  8. 对联;联语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又如:春帖(春联)

  9. 另见 tiē;tiě

bāng17

见“帮”。

dài10

古同“帶”。

guó14

见“帼”。

fān15
  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méng16
  1. ——“帡幪”(píngméng)

  2. 古代称帐幕之类覆盖的东西。在旁的叫帡,在上的叫幪

    幪,盖衣也。——《说文》

  3. 庇护

    幸托帡幪

  4. 茂盛貌

    麻麦幪幪。——《诗·大雅·竺民》

zhēn10

装马料的口袋。

dài8

古同“袋”。

fén15

缠在马口两旁上的绸子。

dīng5

〔补~〕古同“补丁”,衣服破损处上缝补的东西。

zhuàng,chuáng15
  1. (形声。从巾,童声。本义: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2. 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

    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后泛指一般旌旗);幢队(行军时,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幢牙(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

  3.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刻于石上者称石幢 。

    如:幢相(佛幢)

  4.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幢 。

    如:幢主(部队首长)

  5. 量词。俗称房屋或楼房一所为一幢

  6. 另见 zhuàng

帿hóu12

箭靶。

bāng12

古同“帮”。

wéi12

见“帏”。

píng9

〔帡幪〕古代覆盖用的帐幕。顶子叫幪,四面叫帡。幪(méng)。

9

〔何~〕义同“何为”,为什么。

qí,jì11
[ qí ]

古同“綥”。

[ jì ]

1.巾。

2.系。

tǎng,nú8
  1. 名词 儿子、子孙。通「孥」。《诗经.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汉.毛亨.传:「帑,子也。」

    名词 妻与子的合称。通「孥」。《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晋.杜预.注:「帑,妻子也。」

qià9

帛制的便帽。

guī10

古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