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崫 | jué | 11划 |
-
古同“崛”,山高的样子。
|
嵔 | wēi,wěi | 12划 |
- [ wēi ]
-
〔~垒〕山名。
- [ wěi ]
-
1.山貌。
2.山高不平。
|
峈 | luò | 9划 |
-
〔~峄(yì)〕山形。
|
嵼 | chǎn | 14划 |
-
[踡嵼]:高耸险峻的样子。
|
巃 | lóng | 19划 |
-
〔~嵷(sǒng)〕a.峻拔高耸,如“崇山矗矗,~嵷(sǒng)崔巍。”b.云气蒸腾的样子,如“山气~嵷(sǒng),触石兴云。”c.聚集的样子,如“车骑并狎,~嵷(sǒng)通迫。”
|
岖 | qū | 7划 | (形声。从山,区声。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道路险阻不平 。 如: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岖崎 形容山势峻险 。 如:岖崯(岖嵚。山石险峻的样子)
|
嵡 | wěng | 13划 |
-
山貌。
|
嵕 | zōng | 12划 |
-
1、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
2、数峰并峙的山:九嵕山。
|
岍 | qiān | 7划 |
|
崆 | kōng | 11划 |
-
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
岴 | qū | 8划 |
-
1.同“岖”。
2.用于岛名,如乌岴屿(在福建,今作乌丘屿)。
|
崮 | gù | 11划 | 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 。多用于地名。如山东有“抱犊崮”、“孟良崮”
|
嵿 | dǐng | 14划 |
-
1.山名。
2.山顶:“西~白云堂。”
|
崃 | lái | 10划 | 山名,亦名邛崃山 。在今四川省西部岷江和大渡河之间 东北四十里,曰崃山… 崃山, 邛崃山也。——《水经注》
|
峬 | bū | 10划 |
-
〔峬峭〕山石玲珑奇巧。也形容人物或文笔有风致。
|
嵨 | wù | 13划 |
-
1.古同“隖”。
2.山名。
|
嵠 | xī | 13划 |
-
古同“溪”。
|
巒 | luán | 22划 |
-
见“峦”。
|
巋 | kuī | 21划 |
-
见“岿”。
|
屹 | yì | 6划 | (形声。从山,乞声。本义: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 同本义。后泛指耸立的 屹山峙以迂郁。(迂郁:盘曲的样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又如:屹仡(挺拔雄劲的样子);屹峙(耸立) 坚定不移的 。 如:屹若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