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八”所有汉字

找到16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8
  1.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qiāng9

古同“羌”。

tiān6

古同“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qí,jī8
  1. 助词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

    《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xīng,xìng6
  1. 喜欢;喜爱

    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2. 另见 xīng

14
  1. 通“舁”。共同抬[东西]

    遂舆机而往。——《礼记·曾子问》

    舆豭从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又如:舆机(置尸于机上抬之。机,抬尸之床。用指出殡)

  2. 运载 。

    如:舆粮(运载粮食)

  3. 指载柩车 。

    如:舆榇(用车拉着棺材。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舆尸(以车运尸);舆棺(载棺以随,以示决死)

  4. 乘坐

    舆轿而隃岭。——《汉书·严助传》

fēn,fèn4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又如:分甘(甘愿)

  2.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3. 另见 fēn

2
  1.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2. [数]

  3.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4.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又如:八世;八年

duì,ruì,yuè7
  1. 动词 交换。  【组词】:「兑换」。唐.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诗:「十千兑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

    动词 凭票据支付或领取现金。  【组词】:「兑现」、「汇兑」、「挤兑」。

4
  1. 啊 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16
  1. 假借为“觊”。希望,期望

    吾冀而朝夕修我。——《国语·鲁语》

    冀至珠庭焉。——《史记·孝武纪》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韩非子·五蠹》

    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冀君实或见恕。——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冀缓急或可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冀其成功;希冀;冀图、冀愿(希图;希望;企望)

diǎn8
  1.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būn9

句读(韩国汉字)。

pén9
  1. 古代计算量盆所盛数量的单位。古制十二斗八升为一盆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获之。——《荀子》

  2. 计算一般容器盆所盛数量的单位

    予购三百盆。——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两盆鲜花

13
  1. 名词 合宜的事情。《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淮南子.齐俗》:「为义者,布 施而德。」

    名词 正道、正理。《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gōng4
  1.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