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曰”所有汉字

找到21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shū10
  1. 名词 有文字或图画的册子。  【组词】:「教科书」、「图画书」、「百科全书」。

    名词 信件。  【组词】:「家书」、「情书」。唐.杜甫〈石壕吏〉诗:「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2
  1. 次、批、起。

  2. 如:一替两替(一次两次);替另(再一次)

shēng10

同“昇”。

màn11
  1. 通“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楚子诱 戎曼子杀之。——《公羊传·昭公十六年》

zuì12
  1. 首位

    都署之役为最。——孙文《序》

    课殿最以闻。——《汉书·宣帝纪》。注:“凡要之首也。”

    又如:世界之最

  2. 凡要,即簿书的纲要、总目

    愿奉三年计最。——《汉书》

    又如:最目(簿书的总目,总括文书内容的提要或目次);最观(综观)

12

古同“勖”。

cáo11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3. 管某事的官职 。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4.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5.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6. 古国名

  7. 西周的诸侯国

  8. 古西域国名

bì,pí22
[ bì ]

古同“裨”。

[ pí ]

古同“裨”。

7
zēng,céng11
[ zēng ]

古同“曾”。

[ céng ]

古同“曾”。

9
  1. 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曷为(为何;为什么);曷苦(怎么样;怎样)

  2. 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劝告的意思

    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

    礼云礼云,曷其然哉?——《后汉书》

yǐn14

古代敲击用以引乐的小鼓。

fēn16

方言。副词,表否定,相当于“未曾”、“不曾”:“喊你弹,~带琵琶。”

hū,hù8
  1. 极小的量度单位名

    夫数出于杪曶,以成毫厘,毫厘积累,以成分寸。——《后汉书》

  2. 曶鼎。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

  3. 笏的古字

cǎn,qián,jiàn12
[ cǎn ]

副词,表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不畏明。”

[ qián ]

〔於~〕又作“於潛”,古县名,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 jiàn ]

古同“僭”,虚假。

cáo10
  1. 〈名〉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huì,kuài13
  1. 参见「会稽」条。

yuē4
  1. 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qiè,hé14
  1. 膠鬲曰:朅至?——《吕氏春秋·贵因》

zēng,céng12
  1.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另见 z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