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血”所有汉字

找到11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zhòng12

见“众”。

xìn11
  1. 缝隙;裂痕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2.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3. 罪过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4. 过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5.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6. 征兆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又如:衅兆(征兆)

10
  1. 鼻出血

    衄,鼻出血也。从血,丑声。——《说文》。俗字作衂

    春不鼽衄。——《素问·金匮真言论》

    此人奉使出门,卒尔鼻衄。——《大庄严论经》

  2. 泛指人体各部位的出血 。

    如:耳衄;齿衄

  3. 畏缩

    未战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晋书》

  4. 挫折;挫伤;失败

    莫不衂锐挫铓。——左思《吴都赋》

    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曹植《求自试表》

    又如:衄折(失败,挫败);衄挫(衄折);衄痍(创伤);衄锐(挫其锋锐)

mài12

同“脉1”。

xuè,xiě6
  1. [口]∶“血”(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ěr12
  1. 古代祭礼前杀牲取血涂器物

    门、夹室皆用鸡,先门而后夹室,其衈皆于屋下。——《礼记·杂记》

    叩其鼻以衈社也。——《谷梁传·僖公十九年》

9
  1. 〈动〉鼻出血,衄,鼻出血也。从血,丑声。——《说文》。俗字作衂

pēi10
  1. 又名衃血。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凝血

    衃,凝血也。从血,不声。——《说文》

    赤如衃血者死。——《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如:衃血(凝结成赤黑色的败血)

miè20

见“蔑”。

24
  1. 悲伤

    衋,伤痛也。——《说文》

    民罔不衋伤心。——《周书·酒诰》

    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12

古同“喀”,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