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誉 | yù | 13划 | 荣誉,美名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又如:誉望(名望) 通“与”yǔ。同类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
詮 | quán | 13划 |
-
见“诠”。
|
譭 | huǐ | 20划 |
-
同“毁”。
|
謴 | gùn | 18划 |
-
顺言。
戏弄人。
|
誝 | ān | 14划 |
-
语不决。
|
譥 | jiào | 20划 |
-
攻讦(jié);揭发别人阴私。
|
謵 | xí | 18划 |
-
用言语威吓:“夫复~不餽而忘人。”
|
託 | tuō | 10划 | 动词 用手掌承举。 【组词】:「托着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动词 用手上下推举。 【组词】:「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
謒 | qiāng | 17划 |
-
语轻。
|
誌 | zhì | 14划 | 名词 意向、抱负、决心。 【组词】:「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名词 记录事物的书。 【组词】:「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訋 | diào | 10划 |
-
1.挐。
2.声。
|
訢 | xīn | 11划 | (形声。从言,斤声。本义:欣喜)同本义 訢,喜也。——《说文》 天地訢合。——《礼记·乐记》 僮仆訢訢如也。——《史记·万石君传》 天下皆欣欣焉。——《汉书·贾山传》 [孟子] 曰:‘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 又如:訢訢(欣喜的样子);訢戴(心悦诚服地拥戴);訢然(高高兴兴的样子) 动词 悦服、爱戴。《国语.晋语二》:「庶几曰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副词 喜乐。 【组词】:「欣慰」、「欣然忘忧」。《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讟 | dú | 29划 | 怨恨 讟,痛怨也。——《说文》 怨讟动于民。——《汉书·五行志》 又如:谤讟(诽谤,怨言) 诽谤 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左传·宣公十二年》 动词 怨恨。《说文解字.?部》:「讟,痛怨也。」《北史.卷三二.崔挺传》:「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 动词 诋毁、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晋.杜预.注:「讟,谤也。」《隋书.卷七五.儒林传.何妥传》:「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
|
謗 | bàng | 17划 |
-
见“谤”。
|
識 | shí,zhì | 19划 | 动词 记忆、记住。通「志」。《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宋玉.神女赋》:「寐而梦之.寤不自识。」 名词 标记、记号。通「帜」。《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
詿 | guà | 13划 |
-
见“诖”。
|
譞 | xuān | 20划 | 多言 譞,譞譞慧也。——《说文》。按,言之慧也。 譞,多言也。——《集韵》 又如:譞譞(多嘴多舌)
|
諫 | jiàn | 16划 |
-
见“谏”。
|
諯 | zhuān | 16划 |
-
1.数。
2.相让。
|
課 | kè | 15划 |
-
见“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