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
qiáng,qiǎng,jiàng |
12划 |
弓 |
勉强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竭力;尽力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另见 jiàng;qiáng
|
详情 |
文 |
wén |
4划 |
文 |
用于旧时的铜钱。 如:一文钱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
详情 |
木 |
mù |
4划 |
木 |
呆笨 。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
详情 |
少 |
shǎo,shào |
4划 |
小 |
幼年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孟子》 又指动植物之幼小者 此犹禽鹿,少则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年轻人。与“老”相对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一家老少三代;男女老少;少色(少年的气色);少年子(古称青年人) 年轻时期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副职;辅佐 。 如:少正(古代官名。为大官的次官);少府(古官名。秦、汉相沿均为“九卿”之一。东汉时掌管官中服御诸物、宝物、珍膳等等);少内(汉代掌宫中财物的官吏);少公(唐代县尉的别称);少尹(明、清时州县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的别称);少使(汉宫中女官名)。今又指军衔在同等级中较低的。 如:少将;少校;少尉 少爷 。 如:阔少;恶少;少东人(少东家,奴仆对家主儿子的称呼);少君(对别人儿子的尊称) 姓。 如:少昊五帝(少昊: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少正卯((公元前?—前496)春秋时鲁国大夫。王充说他与孔子同在鲁国讲学,曾是孔子的竞争对手。近代学者徐复观考证,少正卯非孔子所杀);少西(复姓);少施(复姓) 另见 shǎo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