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 |
zhēn |
7划 |
钅 |
缝 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唐· 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又如:针线娘(替富人做针线活儿的妇女);针黹(缝纫、刺绣等针线活儿);针指(缝纫、刺线之类的针线活计);针姑(制衣之神);针女(缝纫女工);针匠(裁缝);针纫(缝纫);针妇(俗名纺织娘。即络纬);针绝(绝妙的缝纫、刺绣手艺);针缀(缝纫) 刺 鍼,刺也。——《广雅》 针之立死。——《物类相感志》 又如:针笔匠(在人身上刺画花纹的技师);针史(唐末无赖之徒于身上刺字,录入文字或记经历,称为“针史”);针绣(刺绣) 以针刺治病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志》 又如:针治(针灸治病);针科(针灸科);针师(针灸医师)
|
详情 |
时 |
shí |
7划 |
日 |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
详情 |
砭 |
biān |
9划 |
石 |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刺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又如:砭骨
|
详情 |
弊 |
bì |
14划 |
廾 |
坏,低劣 变更天下之弊法。——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又如:弊事(恶事);弊人(卑鄙的人) 衰落,疲惫 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弊世(衰世);弊民(疲惫之民) 通“敝”。破旧,破损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弊于韩。——《左传·僖公十年》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周礼·巾车》 舌弊口,犹将无益也。——《荀子·正论》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弊席(破旧的草席);弊帚千金(家有破旧的扫帚,犹自以价值千金。比喻各人珍惜自己的器物,或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