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
xú |
10划 |
彳 |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安闲的样子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全,都。通“俱” 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
详情 |
品 |
pǐn |
9划 |
口 |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品性;品格 。 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等级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标准,基准 。 如:品式(标准;法式); 品度(标准, 法度) 法式,法则 乡有俗, 国有法。…品有所成, 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姓 演奏乐器 。 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品尝 。 如:品茶,品月
|
详情 |
才 |
cái |
3划 |
一 |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 如:你怎么才来?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强调确定语气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 如:这才好呢! 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 如:这才是好样的! 才[+不]+动+呢。肯定句少用。 如:我才不去呢!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