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
jù |
14划 |
耳 |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
详情 |
集 |
jí |
12划 |
隹 |
集子,诗文的汇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集市 。 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集镇,市镇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书、影片的一部分 。 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 如:空集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中国古州名 。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姓
|
详情 |
态 |
tài |
8划 |
心 |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