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 |
jiù |
11划 |
攵 |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捄” 另见 jū
|
详情 |
焚 |
fén |
12划 |
火 |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烧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炙;烤 。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
详情 |
散 |
sàn,sǎn |
12划 |
攵 |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姓 另见 sàn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