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
yú |
7划 |
人 |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姓 “余”的简化字 “余” 另见 yú
|
详情 |
音 |
yīn |
9划 |
音 |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音律;音调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
详情 |
未 |
wèi |
5划 |
一、木 |
滋味。后作“味”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地支的第八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五行属土 丑、未,亦土也。——《论衡》 十二生肖属羊 未禽羊。——《论衡》 将来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
详情 |
了 |
le,liǎo |
2划 |
乛 |
- [ le ]
-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表扬。水位已经低~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班就去。他要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
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春天~,桃花都开~。他吃了饭~。天快黑~,今天去不成~。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走~,不能再等~!。好~,不要老说这些事~!
- [ liǎo ]
-
1.完毕;结束:~结。~账。没完没~。一~百~。不~~之。这事儿已经~啦!
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做得~。来不~。受不~。
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不相涉。~无惧色。~无进展。
4.姓。
5.明白;懂得:~然。~解。明~。~如指掌。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