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
jūn |
6划 |
冖 |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 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营房,军营 。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
详情 |
政 |
zhèng |
9划 |
攵 |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 如:民政;邮政;财政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 如:家政;校政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又如:学政;盐政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 如:历官七政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姓 另见 zhēng
|
详情 |
事 |
shì |
8划 |
一 |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详情 |
变 |
biàn |
8划 |
又 |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