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 |
shǔ,zhǔ |
12划 |
尸 |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江水》 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属纩(用新棉放在临死病人鼻前,验其是否有气);属界(毗连地带);属连(相连缀);属志(犹连心);属引(连续不断);属文(连缀字句为文章);属读(连读);属聚(聚集);属丝(连续之丝);属好(结好);属怨(结怨);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属文(撰写文章。属句;属章;属笔);属辞(撰写诗文。属咏);属书(著作);属对(诗文对仗);属缀(著作);属稿(起草文稿);属诗(作诗) 使聚集在一起;集合 齐师将兴, 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 又如:属民(聚集民众);属兵(调集士兵);属役(聚集下役);属神(会聚群神);属游(聚游);属行(集结军队) 通“嘱”。托付;委托 属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属巡盐御史。——《明史》 又如:属请(请托);属调(寄托的情调);属累(托付);属国(委托国事);属邦(付托国事);属任(委任,任用);属寓(寄托);属吏(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属命(委身托命);属情(寄情) 叮嘱;告诫。后作“嘱”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陆游《北窗试笔》 又如:属付(叮嘱);属令(告戒) 推托;借口 [房法乘]常属疾不治事。——《资治通鉴》 又如:属国(委弃国家;委托国事);属疾(托病;生病) 通“瞩”。关注 师属之目。——《左传·定公十四年》 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国语·晋语五》 坐者皆属目卑下之。——《汉书·盖宽饶传》 佩带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5) 关连 神情与 苏、 黄不属。—— 明· 魏学洢《核舟记》 跟随 项王渡 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通“注”(zhù)倾注。 酌玄酒,三属于尊。——《仪礼·士昏礼》 水属不理孙。——《周礼·考工记·匠人》。郑玄注:“属,读为注。” 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汉书·燕剌王旦传》 另见 shǔ
|
详情 |
耳 |
ěr |
6划 |
耳 |
听到,听说 。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 。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
详情 |
目 |
mù |
5划 |
目 |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