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 |
nà |
7划 |
纟 |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 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用同“捺” 按下。 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低,低下。 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
详情 |
科 |
kē |
9划 |
禾 |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
详情 |
学 |
xué |
8划 |
子 |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
详情 |
米 |
mǐ |
6划 |
米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又如:粟米;花生米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 如:米制 姓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