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
mù |
5划 |
目 |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详情 |
肱 |
gōng |
8划 |
月 |
(形声。从肉,厷(gōng)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同本义 后多引伸泛指胳膊 肘臂节也。——《说文》。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股与胫之节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云:‘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谓厷,下谓臂匑也。”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诗·小雅·元差别》。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论语》 比喻帝王的卿佐 洸洸司徒公,天子股与肱。——唐· 韩愈诗 股肱之臣
|
详情 |
耳 |
ěr |
6划 |
耳 |
听到,听说 。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 。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
详情 |
股 |
gǔ |
8划 |
月 |
一阵气味或一阵随风飘至的气味或味道 。 如:一股香味;一股烟悬在休眼火山上空 喷出或吹出的气体或液体 。 如:从烟斗喷出的股股烟 一队武装人员 。 如:一股游击队;一股强盗 一伙罪犯 。 如:三股土匪 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 。 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 如:一股劲 流体从源或容器的流出 。 如:一股热气 用于指道路等。 如:两股道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