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
láng,làng |
8划 |
阝 |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 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女婿,女儿的丈夫 。 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称别人的儿子 。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 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仆人称主人为郎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通“廊”。朝廷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
详情 |
功 |
gōng |
5划 |
力 |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 如:作功;机械功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通“工”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
详情 |
迪 |
dí |
8划 |
辶 |
(形声。从辵,由声。本义:道;道理)同本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