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暴骨

三军暴骨

更新时间: 2025-04-29 15:49:46 :90

读音:sān jūn pù gǔ

韩语:['삼군이 포격하다'] 具体详情

日语:['三軍の暴骨'] 具体详情

西班牙语:La explosión de los tres ejércitos 具体详情

德语:Los huesos violentos de los tres ejércitos 具体详情

语法


释义

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例句

方庚午以前,~,万姓流离,城郭丘墟,刍粮耗竭,边臣首领不保,朝廷为旰食。 ★《明史·李棠传》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三军暴骨"单字解释

读音 笔画 部首 释义 链接
bào,pù 15划
  1.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 同本义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暴,晒也。——《小尔雅》

    书暴诸日。——《考工记》

    一日暴之。——《孟子》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3. 暴露;显露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bào

详情
gǔ,gū 9划
  1. ——表示声、形、动作。

    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详情
jūn 6划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2.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3.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4.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5.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6.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

    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7. 营房,军营 。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8.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9.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0.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详情
sān 3划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6.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详情

三军暴骨是成语吗?

上一篇:三大法宝
下一篇:三壬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