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
fù |
9划 |
夂 |
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 夹层 从复道上。——《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 重叠 陶复陶穴。——《诗·大雅·緜》 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
|
详情 |
何 |
hé,hè,hē |
7划 |
亻 |
代词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零.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代词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详情 |
夫 |
fū,fú |
4划 |
一 |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另见 fū
|
详情 |
求 |
qiú |
7划 |
一 |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选择 。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