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更新时间: 2025-04-29 03:58:16 :85

读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

韩语:['공차로 상서하다.'] 具体详情

日语:['バスから本を出す'] 具体详情

西班牙语:Libro en autobús 具体详情

德语:Libro en el autobús 具体详情

语法


释义

「公车上书」是科举时代进京赶考的举人上书朝廷建言国是的故事。

详细释义

举例:《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释义:「公车上书」是科举时代进京赶考的举人上书朝廷建言国是的故事。

举例: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释义: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 光绪 二一年)4月,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 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例句


百科释义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单字解释

读音 笔画 部首 释义 链接
shū 详情
shàng 详情
gōng 4划
  1.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详情
chē 详情

公车上书是成语吗?

上一篇:巧上加巧
下一篇:说不上嘴
近期文章

吴庭艳,吴庭艳夫人
2025-04-29 03:40:45
吴庭艳(吴庭艳百度)
2025-04-29 03:40:22
吴庭艳 VS 吴庭艳 中文名
2025-04-29 03:40:13
a2纸尺寸,a2尺寸的纸
2025-04-29 03:31:41
a2纸尺寸 VS a四纸的尺寸
2025-04-29 03:31:16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