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 |
yùn |
5划 |
子 |
(会意。甲骨文字形,外象妇女大腹之形,内象腹中怀子之形。本义:怀胎) 同本义 孕裹子也。——《说文》 ——《国语·郑语》 毛者孕鬻。——《礼记·乐记》 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易·渐》 又如:孕重(怀胎);孕吐(妊娠初期呕吐);孕乳(怀胎哺育) 孕育 。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 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文心雕龙》 又如:孕毓(孕育);孕化(孕育变化) 包含,含 薪的饱孕着愁思的俊俏的脸庞也别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茅盾《路》 又如:孕括(包孕总括) 分娩,生小孩 野合有身,月满当孕。——《搜神记》 又如:孕别(生育) 花含实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知玄《五岁咏花》
|
详情 |
内 |
nèi,nà |
4划 |
丨、冂 |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同本义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交入;接纳。后作“纳”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另见 nèi 动词 收受。通「纳」。 《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