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
wú,mó |
4划 |
一、无 |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
详情 |
内 |
nèi,nà |
4划 |
丨、冂 |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同本义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交入;接纳。后作“纳”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另见 nèi 动词 收受。通「纳」。 《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详情 |
省 |
shěng,xǐng |
9划 |
目 |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另见 shěng
|
详情 |
愧 |
kuì |
12划 |
忄 |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又如:愧辱(羞辱)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