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
jūn |
6划 |
冖 |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 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营房,军营 。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
详情 |
尼 |
ní |
5划 |
尸 |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尼山 。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另见 nǐ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