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 |
guā |
8划 |
舌 |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刮,掊杷也。——《说文》 刮,减也。——《广雅》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 刮摩之工。——《考工记》 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扫拂;刷抹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 搜刮 。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 牵扯 。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 被钩住 。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 男女间挑逗、勾搭 。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 吵嚷,喧闹 。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 象声词。 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 颳 guā [风]吹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
详情 |
舌 |
shé |
6划 |
舌 |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 如:帽舌;鞋舌;火舌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