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的同义词、近义词

更新时间: 2025-05-01 20:53:41 :81

读音:dà gài

英文:about; roughly; approximate; probably; rough; general idea

释义

(名)大致的内容或情况:我只了解个~。[近]大略。[反]详情。②(形)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的印象。[近]大约|大致。[反]详尽|详细。③(副)很可能:他~不会来了|~有几里地。[近]大约。[反]肯定。

详细释义

举例: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

释义:亦作“大槩”。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

举例: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

释义: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举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来又忝在同班,将来补选了,大概总在一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概 杜 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

释义: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举例:《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师不认做大概学里门生,竟要把我做个受业弟子才好。”

释义:一般的,普通的。


查看详情

1.不定:

读音:bù dìng

英文:drifting; fitful; indeterminably; uncertainly indefinitely; unsteady

释义

(副)表示不肯定:说~明天就下雨了。②(形)不稳定;不安定:摇摆~|心绪~。

详细释义

举例:《庄子·天地》:“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史记·循吏列传》:“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萧乾 《雁荡行·灵峰道上》:“这时瀑布又为瓮口外面的风吹得忽东忽西,飘摇不定。”

释义:不安定;不稳定。

举例: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此杖轻重不定。”

释义:没有一定。

举例: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鶯鶯 感此,閤不定粉泪涟涟,吞声窨气埋冤。”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

释义:不住;不止。

举例:老舍 《四世同堂》八十:“她知道老人在这几天不定盘算了千次万次,怎么过生日,可是故意的说不要贺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人家刚吃饭,又问吃不吃东西,一天不定问几遍,要把人家撑死不成?”

释义:副词,表示数量大,说不清。

查看详情

2.也许:

读音:yě xǔ

英文:maybe; perhaps; probably

释义

(副)表示不很肯定:~他不来。

详细释义

举例:《孽海花》第三三回:“也许矮子今天就来。去不得,去不得!” 刘大白 《收成好》诗:“今年晴雨多调匀,也许多收几担稻。” 巴金 《春》一二:“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

释义:或许。表示不很肯定。

查看详情

3.八成:

读音:bā chéng

英文:eighty percent

释义

(数)十分之八:~新。②(副)大概;可能;多半:他~不来了。

详细释义

举例:《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閭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贾公彦 疏:“以官府之中有八事,皆是旧法成事品式,依时而行之,将此八者经纪国之治政,故曰经邦治也。”

释义:古代官府治理政务的八种成规。

举例:《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撟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 郑玄 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

释义:古代依以判罪决事的八种成例。

举例:老舍 《骆驼祥子》一:“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

释义:十分之八。

举例: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 志勇 怎么不大欢哩?八成是有什么心事吧?”

释义:多半,大概。

查看详情

4.可能:

读音:kě néng

英文:probable; probability; perhaps; maybe; possible; possibility; CL:个; might (happen)

释义

(形)表示可以实现:~性|动员一切~动员的力量。②(动)也许;或许:他~去了。③(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结果有两种~。

详细释义

举例:《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 孔颖达 疏:“供养父母可能为也,但尊敬父母是为难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真正不表示态度的文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释义:表示可以实现。

举例:清 顾炎武 《不其山》诗:“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 郑康成 ?” 清 黄遵宪 《雁》诗:“可能沧海外,代寄故人书?”

释义:能否。

举例:唐 韩偓 《偶题》诗:“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妬馨香!”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之二:“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巴金 《里昂》:“一位女主人在席上递给我一件礼物,可能是一本书,一本画册,或者一本照相簿。”

释义:也许。

举例:巴金 《灭亡》第五章:“要不是 杜大心 昨天亲眼在这里看见那件事,那么他一定不相信会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杨朔 《征尘》:“战士的脚步也显得摇晃不定,似乎随时都有被大风吹倒的可能。”

释义:能成事实的属性;可能性。

查看详情

5.大抵:

读音:dà dǐ

英文:by and large; for the most part; generally speaking

释义

(副)大多数,大都;大概,大体:今天他~不会来|你我的意见~相同。[近]大略。

详细释义

举例:《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杜周传》:“其治大抵放 张汤 。” 颜师古 注:“大抵,大归也。”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大抵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 丁玲 《奔》:“大家互相交换了一些家乡的苦难……大抵都相差不远。”

释义: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

举例: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周书·庾信传论》:“虽诗赋与奏议异軫,铭誄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诗大抵説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

释义:大要;要旨。

查看详情

6.大致:

读音:dà zhì

英文:more or less; roughly; approximately

释义

(形)大体上:~不错|双方实力~相当。②(副)大概;大约:这件事~是小张干的。[近]大概。

详细释义

举例:《后汉书·袁术传论》:“天命符验,可得而见,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归於信顺乎!” 茅盾 《林家铺子》五:“这一晚上,林家铺子里直忙到五更左右,方才大致就绪。”

释义:大体上,基本上。

举例:宋 沉括 《江州揽秀亭记》:“予不及落是亭之成,既序其大致,而復乱之以诗。”

释义:大略的内容或情况。

举例:丁玲 《母亲》一:“﹝她﹞大致不会缺少什么的,而且大家都会快乐。”

释义:大约,大概。

举例:《晋书·刘卞传》:“於亭中与刺史笺,久不成, 卞 教之数言,卓犖有大致。”

释义:不凡的情致。

查看详情

7.大约:

读音:dà yuē

英文:probably; approximately

释义

(副)①表示估计的数目:这里离车站~有六里地。[近]大概。②表示很可能:他不在家,~是开会去了。[近]大概。

详细释义

举例: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若夫大变之应,大约以权决塞,因宜而行,不可豫形。”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吾少钟丧乱,马上取功名,不暇留心经籍。在藩邸时,见判官论説经义,虽不深达其旨,大约令人开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攻守心法》凡二册,若干卷,大约以 戚南塘 《纪効新书》为主,附以诸家之説,参以心得。”

释义:大致,大体。

举例: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今所团结,即其保聚不流徙者,虽不能尽在其中,大约已十餘万家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自从出来坐舘,每年大约有三十两银子。”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敌机大约倾泄下五六十个炸弹才哼哼着满意地飞走了。”

释义: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举例:《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门亲不好作,大约太太也未心愿意。” 巴金 《家》二十:“照这样看来,情形还不太严重,大约守城的兵士放枪来吓人罢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二:“他们有的背着七九步枪,有的抗着红缨枪,大约是到什么地方去参加演习的。”

释义: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查看详情

8.大略:

读音:dà lüè

英文:a broad outline; roughly; the general idea

释义

(名)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事情的经过,我仅仅知道个~。[近]大概。②(副)不太准确;不太详尽:时间有限,我~说说吧。③(名)远大谋略:雄才~。

详细释义

举例:《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赵岐 注:“略,要也。”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一:“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

释义:大概;大要。

举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释义:远大的谋略。

查看详情

9.大要:

读音:dà yào

英文:abstract; gist; main points

释义

(名)主要的;概要:举其~|内容~。

详细释义

举例:《尹文子·大道上》:“人君有术……大要在乎先正名分。”《汉书·陈万年传》:“具晓所言,大要教 咸 讇也。” 宋 司马光 《上殿谢官札子》:“臣窃以为方今国家之得失,生民之利病,大要不过择人、赏罚、丰财、练兵数事而已。”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虽诗文异辙,揆其大要,均之不出乎此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

释义:要旨;概要。

举例:《明史·梁梦龙传》:“由 淮安 至 天津 ,大要两旬可达。”

释义:大致,大约。

查看详情

10.或者:

读音:huò zhě

英文:perhaps; possibly; or; maybe

释义

(副)或许;也许。②(连)用在叙述句中,表示选择关系。[近]或则。

详细释义

举例:《左传·僖公十九年》:“今 邢 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 卫 讨 邢 乎?”《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宋 苏洵 《田制》:“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復於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於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为几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假若 虎妞 是个男子,当然早已成了家,有了小孩,即使自己是个老鳏夫,或者也就不这么孤苦伶仃的了。”

释义:或许,也许。

举例:《南史·张瓌传》:“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或者讥其衰暮畜伎。” 唐 元结 《自述三篇序》:“有惑而问曰:‘子其隐乎?’对曰:‘吾岂隐者邪?--愚者也,穷而然尔。’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汤岐公 自行宫留守出守 会稽 ,朝士以诗送行甚众。 周子充 在馆中,亦有诗而亡之。 岐公 以书再求曰:‘顷蒙赠言,乃为或者藏去。’ 子充 极爱其遣辞之婉。”

释义:有人;有些人;某人。

举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或者因一句话上,成就了一家儿夫妇;或者因一纸字中,拆散了一世的姻缘。”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爱叫她‘ 喜旺家 ’,或者‘ 喜旺媳妇 ’,年轻人只管她叫‘ 喜旺嫂子 ’。”

释义: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查看详情

11.梗概:

读音:gěng gài

英文:outline (of story); synopsis

释义

(名)大略的内容或情节:故事~。[近]概要。

详细释义

举例:《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闻知而復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 李贤 注:“梗概犹粗略也。” 宋 陆游 《书<宛陵集>后》诗:“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释义:亦作“梗槩”。大概,概略。

举例: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魏书·李彪传》:“臣虽下才,輒亦尚其梗概,钦其正直,微识其褊急之性,而不以为瑕。”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他们可以看远大些,‘梗概而多气’,是雄风豪气,不是酸气。”

释义:刚直的气概;慷慨。

查看详情

12.概略:

读音:gài lüè

英文:

释义

(名)概况:故事~。②(形)简单扼要:~地叙述。

详细释义

释义:大致,大略。如:我已把这个计划概略地和他谈过了。

举例: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但 中国 倘未有译本,则须每种作一该书之概略,俾读者增加兴趣。”

释义:特指书的内容提要。

查看详情

13.约略:

读音:yuē lüè

英文:rough; approximate

释义

大概;大略。

详细释义

举例: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説 杭州 。”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向西风约略数年华,旧心情灰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 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释义:粗略,不详尽。大致,大体上。略微,轻微;不经意。仿佛,依稀。大概,有很大可能性。粗计,概算。

举例:唐 元稹 《授齐煦等县令制》:“今一邑之长,古一国之君也。刑罚纪纲,约略受制於朝廷。”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二八:“桃花浄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 上犹 亦 江 右之边境,风土约略相似。”

释义:大致,大体上。

举例: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东风约略吹罗幕,一帘细雨春阴薄。”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飘然迴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

释义:略微,轻微;不经意。

举例:唐 李端 《长安书事寄薛戴》诗:“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 明 张煌言 《梦内》诗:“约略刀环窥月影,分明砧杵唤霜华。” 叶圣陶 《火灾·啼声》:“约略听得窗外有细细屑屑的雨点声,但也不一定是雨点,细听去却又没有了。”

释义:仿佛,依稀。

举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疑为 隋 刘炫 墓。 炫 , 景城 人,《一统志》载其墓在 献县 东八十里。 景城 距城八十七里,约略当是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陆叔平三峰春色》:“三峰不知所指,约略以 支硎 为主,其旁则 狮山 、 何山 、 寒山 、 天平山 皆可居其二也。”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 希腊 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约略同时产生。”

释义:大概,有很大可能性。

举例: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一:“较量身世宜中隐,约略生涯倍上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乃约略经络,刺之如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甸内甸外诸水,以 大盈江 、 龙江 两大水括之,可约略而尽。”

释义:粗计,概算。

查看详情

14.粗略:

读音:cū lüè

英文:rough (not precise or accurate); cursory

释义

(形)大略;大概;不精确;大致。

详细释义

举例:《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唐 主性节俭……服饰粗略。”

释义:粗糙简陋。

举例: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 岳 《书仪》十已废其七八,其一二仅行於世者,皆苟简粗略,不如本书。”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画》:“关於筑港及整治 扬子江 之工程数目,仅为粗略之预算,盖事势上自然如此也。” 周立波 《金戒指》:“从衣兜里掏出本子来,用铅笔把地形作了一个粗略的图画。”

释义:不精致;不精确。

查看详情

15.简略:

读音:jiǎn lüè

英文:simple; brief

释义

(形)简单;不详细:~地陈述。[近]简明。[反]详细。

详细释义

举例:《后汉书·刘宽传》:“ 宽 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东曹掾 杨戏 素性简略, 琬 与言论,时不应答。”

释义:疏阔。

举例:《后汉书·宣秉传》:“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宋书·沉攸之传》:“时四方皆已平定, 徐州 刺史 薛安都 据 彭城 请降,上虽相酬许,而辞旨简略。” 宋 欧阳修 《与杜公论祁公墓志书》:“缘 修 文字简略,止记大节。”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这手记虽然很简略,但确实是最难得的资料。”

释义:省略;简单不详。

查看详情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