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的同义词、近义词

更新时间: 2025-05-06 06:04:31 :97

读音:zhǐ shǐ

英文:to incite; to prompt (sb to do sth)

释义

(动)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

详细释义

举例:《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郑玄 注:“指事使人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能相救免,毕身为扫除之妇,以奉指使。”《水浒传》第七四回:“头领到此,必有指使。”《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一个丫头指使到二十六岁,你待指使他到老么?”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这部分人为啥甘愿听旁人指使?那部分人为啥理直气壮地指使旁人。”

释义:差遣;使唤。

举例:《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马给事 一个门生,又参了 王振 一本, 王振 疑心座主指使而然。”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在散地而攻小人,则以为授意指使也。” 巴金 《家》三十:“因为 高 家已经有人传言 觉民 的行为是受了姑母的指使。说姑母之所以指使他反对这件亲事,就是想把 琴 嫁给他。”

释义:谓幕后出谋唆使。

举例: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事干保甲,州县皆不得关预,管内百姓不得处治,其巡检、指使、保正、保长,竞为侵扰,蚕食无厌。”《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一日, 广州 守将差指使 贺承信 捧了公牒,到 封州 将领司投递。”

释义:宋 代将领或州县官属下供差遣的低级军官。


查看详情

1.嗾使:

读音:sǒu shǐ

英文:

释义

煽动指使人干坏事。

详细释义

举例:沈从文 《边城》:“祖父同 翠翠 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

释义:发出声音指挥狗。

举例: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百姓 冉兴 ,为人嗾使打鼓告官家差役不均。” 明 李贽 《读史汇·李贤》:“﹝ 李贤 ﹞谓 彭华 嗾使 罗伦 以代公表白,反使 罗伦 亦蒙不韙之名也。”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但这一点,我自然也判不定是因为畏 章 氏有嗾使兵警痛打之威呢,还是贪图分润金款之利,抑或真以他为‘公理’或‘道义’等类的具象的化身?”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李三才辩护》:“那一班顽固腐败势力,以 邵辅忠 、 徐兆魁 等人为代表,在太监们的嗾使之下,自然要大肆攻击 李三才 。”

释义:教唆指使。

查看详情

2.支使:

读音:zhī shi

英文:to send on an errand; to order (sb) around; to order away

释义

使唤;派遣人(做某事)。

详细释义

举例: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蹅踏的我忒太过,这小娘子欺负得我没奈何;支使的大媳妇都随顺,偏不着小浑家先拜我。”《红楼梦》第二一回:“只是你从今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然还伏侍老太太去。” 茅盾 《子夜》十七:“ 吴荪甫 乘机会把姑奶奶支使开,就拉住了 杜竹斋 ,进行他的‘攻守同盟’的外交谈判。”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黑妮 七岁上就给一个小商人家里做童养媳。婆家拿她当牛马支使,还不断挨打受骂。”

释义:指使;调遣;命令人做事。

举例:《红楼梦》第一○七回:“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觉洞房中欢声满耳,喜气扬眉,莫讲把 何玉凤 支使得眼花繚乱,连 张金凤 在 淮安 过门时正值那有事之秋,也不似者番热闹。” 老舍 《牺牲》:“秋光把人与蝶都支使得不知怎样了。”

释义:捉弄;逗引。

举例: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此钱本由斥卖弃物,两曾奏闻本院,自来支使,不係诸处帐籍。”《元典章·户部二·为祇应钞事》:“各该祇应钞数,须令每月具报。元收已支,备细名项,并见在数目,随时照勘。若有支使不应,即勒当该之人赔偿。”

释义:支付使用。

举例:唐 时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他官亦可设置。 宋 沿其制,位在判官之下,推官之上,小郡由推官兼,不另置。职掌略同掌书记。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宋史·职官志七》及《选举志四》。

释义:官名。

查看详情

3.唆使:

读音:suō shǐ

英文:

释义

从旁鼓动某人做某事;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

详细释义

举例:《水浒传》第二七回:“据 王婆 生情造意,哄诱通奸,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 韦君宜 《似水流年·寄不出的信》:“我未尝不想努力,但我决不妄想唆使王子公主们起来烧自己的王宫。”

释义: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

查看详情

4.教唆:

读音:jiào suō

英文:to incite; to abet; to instigate

释义

(动)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犯。[近]唆使|指使。

详细释义

举例: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士人犯法者,教唆把持,其罪不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当初 韩信 是你教唆他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包龙图 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田汉 《关汉卿》第八场:“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 秦桧 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教唆的吗?”

释义: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查看详情

5.挑唆:

读音:tiǎo suō

英文:to incite; to stir up; to instigate

释义

挑拨、教唆。
查看详情

6.指导:

读音:zhǐ dǎo

英文:to direct; guidance; to coach; tuition; to guide; CL:个; to give directions

释义

(动)指引;教导。[近]指点。

详细释义

举例: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囚人不胜痛,则饰妄辞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导以明之。”《汉书·路温舒传》作“则指道以明之”。 周寿昌 《汉书注校补》:“指道,言指画引导也。” 唐 司空图 《唐卢公神道碑》:“及公中第,即又孜孜指导进取,果岁继捷,皆籍于显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苦於不自知,又无师友指导之耳。” 顾颉刚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他们对每部书都作了一篇仔细的内容介绍和评论,足为我读书时的指导。”

释义:亦作“指道 ”。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举例:鲁光 《中国姑娘》二:“机灵的姑娘们就从领队、指导们脸部和眼神的细微变化中,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喜悦多于指责。”

释义:称教练。

查看详情

7.批示:

读音:pī shì

英文:to write comments on a report submitted by a subordinate; written comments from a superior

释义

(动)在下级的书面报告上写下意见:计划已报请领导~。②(名)批示的文字。

详细释义

举例:宋 欧阳修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唐 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 开元 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餘九部分赠诸同志。”

释义: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举例: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听报》:“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沙汀 《呼嚎》:“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释义: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查看详情

8.指示:

读音:zhǐ shì

英文:to instruct; to indicate; CL:个; directives; to point out; instructions

释义

(动)指给人看:~剂|~代词。②(动)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近]指引|指点。③(名)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执行上级的~。

详细释义

举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见 秦王 无意偿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煇 出疆日,往返经寺门,遥望浮屠峻峙,有指示曰:‘此旧 景德院 也。’”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指示木所在,匠遽为操作。”

释义:以手指点表示。

举例: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仪 路。”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臣等托圣主洪福,马到处成功,仰听神策庙算,指示一二。” 丁玲 《母亲》一:“在丫头们、幺妈们的指示之下,她懂得了她是应该取悦于妈的。”

释义:犹指点,指引。

举例: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我们这里,本来有个社,今年春上坚决收缩了。‘收缩’,是上头的指示。” 叶君健 《火花》四:“但是 何雨卿 既然有这个指示,他也不能不应付一下。”

释义:上级机关或领导对下级发布的指令性意见或文件。

查看详情

9.指派:

读音:zhǐ pài

英文:assignment; to appoint; to assign

释义

(动)派遣(某人去做某项工作)。

详细释义

举例: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全班的学生,除几个已经被指派过以外,都在肚里预备着讲演的材料,恐怕被指派着。” 周立波 《扫盲志异》:“我是扫盲工作委员会指派来的。”

释义:指名派遣,委派。

举例: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五:“嗐!我又指派你的不是了。” 克非 《春潮急》七:“切忌把我们自己看得了不起,把人家指派为落后分子。”

释义:指摘。

查看详情

10.指挥:

读音:zhǐ huī

英文:to conduct; to command; CL:个; conductor (of an orchestra); to direct

释义

(动)发令;调度。②(名)负责发令调度的人。③(名)指挥乐队或合唱队的人。

详细释义

举例:《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释义:亦作“指麾 ”。亦作“指撝 ”。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

举例:《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释义:发令调遣。

举例: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释义:安排。

举例: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释义:犹指示。

举例: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释义:犹指点。

举例: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释义:谓意之所向。

举例: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释义: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举例: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释义:军职名。

举例: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释义:五代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举例: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释义: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查看详情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