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楚水吴山 | chǔ shuǐ wú shān | -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
吴地(江淮一带)天气炎热,水牛怕热,看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就大口喘气。①比喻因害怕某一事物,以至见到类似的事物就害怕。②形容天气十分炎热,或气喘得厉害。
|
塞北江南 | sài běi jiāng nán | -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
被发文身 | pī fà wén shēn | -
被:同“披”,披散。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带的习俗。后泛指未开化地区的风俗。
|
塞上江南 | sài shàng jiāng nán | -
原指古代宁夏黄河河东灌区一带。后泛指宁夏黄河平原以及其他地方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
蜀犬吠日 | shǔ quǎn fèi rì | -
蜀:古蜀国,今四川一带。吠:狗叫。蜀地多云雾,平时难得有太阳,于是狗见到日出就叫起来。比喻少见多怪。
|
问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
鼎:指古代夏禹铸造的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
文身断发 | wén shēn duàn fā |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长年三老 | zhǎng nián sān lǎo | -
古时川峡一带对舵手﹑篙师的敬称。
|
楚尾吴头 | chǔ wěi wú tóu | -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亦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
煞有介事 | shà yǒu jiè shì | -
煞:极。介:那样。原是江浙一带方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形容装模作样,故作正经,让人相信真有其事。
|
巴山蜀水 | bā shān shǔ shuǐ | -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
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
传说黔(现贵州一带)本来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了一头驴去,放养在山脚下。老虎看它是个庞然大物,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躲得很远。后来逐渐接近它并加以戏弄,驴大怒踢了老虎一脚。老虎高兴地说:本领不过如此罢了!就上去把驴咬死吃了。后用“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伎俩也已经用完了。[反]神通广大。
|
披发文身 | pī fà wén shēn |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巴人下里 | bā rén xià lǐ | -
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
泛指粗俗的作品。
|
三江五湖 | sān jiāng wǔ hú | -
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泛指江河湖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