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
辄:就。稍稍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
狭路相逢 | xiá lù xiāng féng | -
原指在狭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退让、回避。现比喻仇人相遇,不肯轻易放过。也作“相逢狭路”。
|
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怙恶不悛 | hù è bù quān |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舌尖口快 | shé jiān kǒu kuài | -
是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一把死拿 | yī bǎ sǐ ná | -
中国汉语里的词汇,比喻因循守旧,固执死板,不肯变通。
|
秘而不泄 | mì ér bù xiè | -
意思是指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出自《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
死不改悔 | sǐ bù gǎi huǐ | -
悔:悔悟。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
|
渔人得利 | yú rén dé lì | -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亦作:[[渔翁得利]]
|
雀角鼠牙 | què jiǎo shǔ yá | -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
要死要活 | yào sǐ yào huó | -
要死要活 yàosǐ-yàohuó 形容寻死觅活,闹得很凶再三劝解,总是不肯依,闹的要死要活。——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阴疑阳战 | yīn yí yáng zhàn | -
《易.坤》﹕'阴疑于阳必战。'孔颖达疏﹕'阴盛为阳所疑﹐阳乃发动欲除去此阴﹐阴既强盛﹐不肯退避﹐故必战也。'后遂以'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
生辰吉帖 | shēng chén jí tiē | -
即庚帖。《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顔俊 道:‘多帶些人從去,肯便肯,不肯時打進去,搶將回來。便告到官司,有生辰吉帖爲證。’”
|
孜孜不已 | zī zī bù yǐ | -
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息。
|
仗义疎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
亦作“ 仗義疏財 ”。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 元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水浒传》第三七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
秘而不露 | mì ér bù lù |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安土重迁 | ān tǔ zhòng qiān | -
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
抱残守缺 | bào cán shǒu quē | -
抱:守住。缺:又作“阙”,不完整。固守陈旧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
丰屋蔀家 | fēng wū bù jiā | -
《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王弼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于明勋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后以'丰屋蔀家'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
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
相逢狭路 | xiāng féng xiá lù | -
相遇在狭窄的小路上,很难避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