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
形容到处潜伏着危险的祸根。
|
胆破心寒 | dǎn pò xīn hán | -
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
福为祸先 | fú wéi huò xiān | -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同“福为祸始”。
|
一波三折 | yī bō sān zhé | -
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的变化很多。
|
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
|
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
不咎既往 bùjiù-jìwǎng[let bygones be bygones;do not censure sb
for his past misdeeds] 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
膝行匍伏 | xī xíng pú fú | -
见'膝行蒲伏'。
|
龙跧虎卧 | lóng quán hǔ wò | -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狐潜鼠伏 | hú qián shǔ fú |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
心痒难挝 | xīn yǎng nán zhuā | -
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一画开天 | yī huà kāi tiān | -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画,干为天。
|
发奸摘伏 | fā jiān zhāi fú | -
同'发奸擿伏'。
|
昼伏夜动 | zhòu fú yè dòng | -
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
水土不服 | shuǐ tǔ bù fú | -
水土:泛指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服:适应。指人不能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气候及生活习惯。也作“水土不伏”。
|
枯杨生华 | kū yáng shēng huá | -
枯萎的杨树开花。比喻老妇得到少男为夫。《易·大过》:“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后因以比喻好景不长。《汉书·叙传下》:“枯楊生華,曷惟其舊。横(田横)雖雄材,伏于海隖。”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易》云:‘枯楊生華,暫貴之意也。曷惟其舊,言不能久也。’”
|
膝语蛇行 | xī yǔ shé xíng | -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一龙一蛇 | yī lóng yī shé | -
比喻人的行藏大不相同,一个飞腾,一个蛰伏。
|
十面埋伏 | shí miàn mái fú | -
四面八方布置了重重埋伏。
|
蜗角斗争 | wō jiǎo dòu zhēng |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斗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
空城计 | kōng chéng jì | -
1.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著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2.比喻肚子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