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永无宁日 | yǒng wú níng rì | -
永远没有安宁的翌日,指社会不安。
|
相安相受 | xiāng ān xiāng shòu | -
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
怀敌附远 | huái dí fù yuǎn | -
怀敌附远 huáidí-fùyuǎn 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怀,安抚
使…亲近
。
|
踏故习常 | tà gù xí cháng | -
谓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
高而不危 | gāo ér bù wēi | -
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形容长久安稳地处于尊贵的位置。
|
改步改玉 | gǎi bù gǎi yù | -
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
|
动荡不定 | dòng dàng bù dìng |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入乡随俗 | rù xiāng suí sú | -
到了一个地方,就遵从那里的风俗习惯。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
床上安床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 | -
比喻事物重复,多此一举。也作“床上施床”、“床下安床”。
|
留犂挠酒 | liú lí náo jiǔ | -
《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與單于及大臣俱登 匈奴 諾水 東山 ,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犂撓酒,以 老上單于 所破 月氏王 頭爲飲器者共飲血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徑路, 匈奴 寶刀也。金,契金也。留犂,飯匕也。撓,和也。契金著酒中,撓攪飲之。”用宝刀“徑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 汉 时 汉 与 匈奴 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犂撓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犂撓酒得戎心,繡袷通歡歲月深。” 宋 秦观 《送林次中奉使契丹》诗:“留犂撓酒知胡意,尺牘貽書見 漢 情。”
|
定国安邦 | dìng guó ān bāng | -
见“安邦定国”。
|
粉饰太平 | fěn shì tài píng | -
粉饰:涂饰表面,指美化外表,掩盖污点或缺点。太平:指社会安定。指把社会的黑暗现象装点成太平的景象。
|
走马章台 | zǒu mǎ zhāng tái | -
章台,汉时长安章台下街名,为歌楼酒馆所在地。走马章台指骑马经过章台。
|
万籁无声 | wàn lài wú shēng | -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安枕而卧 | ān zhěn ér wò | -
安安稳稳地睡眠。喻指无忧无虑。
|
迷离扑朔 | mí lí pū shuò | -
语本《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离扑朔'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
安安静静 | ān ān jìng jìng | -
1、安静而不嘈杂。
2、平安恬静。
|
食甘寝宁 | shí gān qǐn níng | -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
安眉带眼 | ān méi dài yǎn | -
亦作'安眉待眼'。
有眉有眼。意谓象个人样。
|
人非木石 | rén fēi mù shí | -
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