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
圭角:上尖下方的玉器的棱角。比喻不露锋芒,不显露才干。也作“不见圭角”。
|
衔玉贾石 | xián yù jiǎ shí | -
给人看的是玉,卖给人的却是石头,比喻用的是好名义,干的是坏事情。也指表里不一的欺骗手段。。
|
拖拖拉拉 | tuō tuō lā lā | -
做事慢吞吞,不干脆俐落。
|
枯木朽株 | kū mù xiǔ zhū | -
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萎的树干,腐烂的树桩。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老朽无能之人。
|
干城之将 | gān chéng zhī jiàng | -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国家。捍卫国家的大将。
|
拏云攫石 | ná yún jué shí | -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的雄姿。
|
煽风点火 | shān fēng diǎn huǒ | -
煽:鼓动别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扇起风,使点燃的火烧旺起来。比喻鼓动、唆使别人干坏事或故意助长别人不好的想法。也作“扇风点火”。
|
沾泥带水 | zhān ní dài shuǐ | -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
雪碗冰瓯 | xuě wǎn bīng ōu | -
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
破釜沈舟 | pò fǔ shěn zhōu | -
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
材德兼备 | cái dé jiān bèi | -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
善罢罢休 | shàn bà bà xiū | -
亦作“善罢干休”。
|
成羣集党 | chéng qún jí dǎng | -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氣相投的人,成羣集黨,如兄若弟往來。”亦作“ 成羣結黨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茅盾 《子夜》十八:“你们成群结党的来这里干什么?”
|
唇焦舌敝 | chún jiāo shé bì | -
焦:干燥。敝:破裂。嘴唇干燥,舌头破裂。形容费尽口舌。
|
以不济可 | yǐ bù jì kě |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
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
枯树生华 | kū shù shēng huā | -
干枯的树再生新花。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短小精悍 | duǎn xiǎo jīng hàn | -
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②形容文章、发言简短有力。
|
罚不责众 | fá bù zé zhòng | -
罚:惩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来处理。
|
枯鱼涸辙 | kū yú hé zhé | -
枯鱼:干鱼;涸辙:干的车辙沟。比喻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