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龙举云兴 | lóng jǔ yún xīng | -
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作宾语、定语;用于君臣关系。
|
霸气外露 | bà qì wài lù | -
外露 wàilù 霸气,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潇洒气度,是一种蔑视丑恶的坦荡胸怀。与外露连用时则比喻锐气和才华等全都显露在外面,显得不成熟,骄傲,甚至盛气凌人。或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同:锋芒毕露
|
日食万钱 | rì shí wàn qián | -
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形容俸薪丰厚。
|
内圣外王 | nèi shèng wài wáng | -
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
|
龙盘凤舞 | lóng pán fèng wǔ | -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
龙兴凤举 | lóng xīng fèng jǔ | -
喻王者兴起。
|
龙盘凤翥 | lóng pán fèng zhù | -
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
龙兴云属 | lóng xīng yún shǔ | -
兴起,云聚合。比喻王者兴起则有贤臣良将相随辅佐。
|
存亡继絶 | cún wáng jì jué | -
亦作“存亡續絕”。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穀梁传·僖公十七年》:“ 桓公 嘗有存亡繼絶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范宁 集解:“存亡,謂存 邢 衛 ;繼絶,謂立 僖公 。”《汉书·吴王濞传》:“今諸王苟能存亡繼絶,振弱誅暴,以安 劉氏 ,社稷所願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絶,列聖通規。” 宋 苏轼 《宋襄公论》:“ 桓 文 之師,存亡繼絶,猶不齒於 仲尼 之門,況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謂王者之師可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而 齊侯 獲存亡繼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沈论二》:“天生 孔子 不後 周 ,不先 周 也,存亡續絶,俾樞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