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率兽食人 | shuài shòu shí rén | -
率:带领。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比喻实施暴政虐害百姓。
|
忧国爱民 | yōu guó ài mín | -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
田夫野老 | tián fū yě lǎo | -
乡间农夫,山野老翁。泛指乡间百姓。也作“田夫野叟”。
|
东坡画扇 | dōng pō huà shàn | -
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
渊鱼丛雀 | yuān yú cóng què | -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
爱民如子 | ài mín rú zǐ | -
爱护老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多用作对官吏或帝王的称颂之词。
|
抽筋剥皮 | chōu jīn bāo pí | -
抽筋剥皮 chōujīn-bōpí 形容剥削压迫极其残酷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老残游记续集》
|
丛雀渊鱼 | cóng què yuān yú | -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
修齐治平 | xiū qí zhì píng | -
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泛指伦理哲学(比如齐家的孝,治国的忠,平天下的义)和政治理论。出自 《礼记·大学》。
|
水火无交 | shuǐ huǒ wú jiāo | -
水火无交 shuǐhuǒ-wújiāo 原指为官清廉,无所害于百姓。后多指毫无交往,互不相涉。也说“水米无交”别驾
赵轨时任齐州别驾
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奉饯。——《隋书·赵轨传》
|
路叟之忧 | lù sǒu zhī yōu | -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后以'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
|
朝野上下 | cháo yě shàng xià | -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
通:通达,顺利。和:和睦,和谐。指政治开明顺利,百姓安乐和睦。
|
匹夫小谅 | pǐ fū xiǎo liàng | -
意思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
析骸以爨 | xī hái yǐ cuàn | -
分解人的骨骸来烧火作饭。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纠合之众 | jiū hé zhī zhòng | -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
鱼肉百姓 | yú ròu bǎi xìng | -
把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指贪官污吏残害、欺压百姓。
|
除暴安良 | chú bào ān liáng | -
铲除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
|
民富国强 | mín fù guó qiáng | -
百姓富裕,国家强盛。
|
叩阍无路 | kòu hūn wú lù | -
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