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绝仁弃义 | jué rén qì yì | -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祸福倚伏 | huò fú yǐ fú | -
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毁方瓦合 | huǐ fāng wǎ hé | -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宋俞文豹《吹剑录》:'故《儒行》欲毁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尘。'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
小国寡民 | xiǎo guó guǎ mín | -
本为春秋时期老子的政治理想。指国小民少。后常用作谦词。
|
诸子百家 | zhū zǐ bǎi jiā | -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纷纷出现,在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之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从而形成学术繁荣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指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墨子(墨翟)、荀子(荀况)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等。
|
絶圣弃智 | jué shèng qì zhì | -
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聖棄智,民利百倍。”亦作“ 絶聖棄知 ”。《庄子·胠箧》:“故絶聖棄知,大盗乃止。”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庄子愤世》:“﹝ 莊子 ﹞未嘗毁 孔子 也。毁彼假 孔子 之道而流爲 子夏氏 之賤儒、 子張氏 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知之論。”
|
无为自化 | wú wéi zì huà | -
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
指树为姓 | zhǐ shù wéi xìng | -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
絶仁弃义 | jué rén qì yì | -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进寸退尺 | jìn cùn tuì chǐ | -
进一寸,退一尺。语本《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比喻得不偿失。
谓进退。
|
抱朴含真 | bào pǔ hán zhēn | -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出处:《老子》,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朝梁暮晋 | zhāo liáng mù jìn | -
五代冯道为相﹐历五朝八姓﹐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自号长乐老﹐着《长乐老自叙》﹐历陈官爵以为荣﹐时论卑之。元刘因有《冯道》诗讽之曰:'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后因以'朝梁暮晋'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
将夺固与 | jiāng duó gù yǔ | -
语本《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固,通'姑'。
|
穿文凿句 | chuān wén záo jù | -
钻研文字﹐琢磨词句。《艺文类聚》卷七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
齿弊舌存 | chǐ bì shé cún | -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