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自郐以下 | zì kuài yǐ xià | -
郐:西周时的诸侯国。指那些等而下之、不值得评论的作品。
|
谈天论地 | tán tiān lùn dì | -
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
随遇而安 | suí yù ér ān | -
随:顺应。遇:境遇。安:安然,满足。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作“随寓而安”。
|
谈玄说妙 | tán xuán shuō miào | -
谈论玄妙的事理。
|
一步一鬼 | yī bù yī guǐ | -
汉·王充《论衡•论死》:“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本谓鬼很多,后为疑心生暗鬼之意。
|
不易之论 | bù yì zhī lùn | -
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不可改变。
|
旧调重弹 | jiù diào chóng tán | -
比喻把老一套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说老调重弹。[反]改弦更张。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 | -
比喻无论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
|
拉三扯四 | lā sān chě sì | -
指说话或议论时杂乱牵扯进与话题无关的人或事。
|
格杀勿论 | gé shā wù lùn | -
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可把行凶或犯罪而拒捕的人当场打死,却不以杀人论罪。
|
片言折狱 | piàn yán zhé yù | -
谓只听一方面的诉词即可判决狱讼。形容听狱者能取信于人,人不敢欺。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片犹偏也。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狱者,惟子路可。”泛指以简短语言断定是非。
|
借古讽今 | jiè gǔ fěng jīn | -
借:假托。讽:讽喻,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某人某物的是非来影射、讽喻今天的现实。
|
椎牛歃血 | chuí niú shà xuè | -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出自《颜真卿论》。
|
深入浅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
指文章或言论内容深刻,使用的语言却浅显易懂。也作“深入显出”。
|
望风捕影 | wàng fēng bǔ yǐng | -
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
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
指毫无根据的荒唐的议论或传说。
|
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
比喻事情无论怎么做都很顺利,也比喻人办事圆滑。[近]得心应手。[反]进退两难。
|
有的放矢 | yǒu dì fàng shǐ | -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
风靡云蒸 | fēng mǐ yún zhēng | -
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相继出现。南朝 梁 锺嵘《诗品·总论》:“況八紘既奄,風靡雲蒸,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风靡:风行;蒸:上升。
|
鸣锣开道 | míng luó kāi dào | -
鸣锣:敲锣。原为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差役在车马前敲锣,喝令行人回避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创造条件或制造舆论,开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