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形容“风俗”的成语有哪些

找到40条和风俗有关的成语
成语 读音 释义
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

意为披散着头发,大襟开在左边。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和装束。也比喻被异民族统治。《论语·宪问》:“子曰:‘微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

随乡入俗suí xiāng rù sú

随:顺从。俗:风俗。到一个地方就按当地的风俗习惯行事。也作“随乡入乡”。

积习成俗jī xí chéng sú

积习成俗 jīxí-chéngsú 长期保持下来的习惯逐渐沿革演化为一种固定风俗

稗官野史bài guān yě shǐ

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极重难返jí zhòng nán fǎn

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百里异习bǎi lǐ yì xí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时殊风异shí shū fēng yì

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入国问俗rù guó wèn sú

语出《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谓进入别国或一个地区,首先要问其风俗,以免抵触。

戴笠乘车dài lì chéng chē

古代越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晋·周处《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物殷俗阜wù yīn sú fù

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入境问俗rù jìng wèn sú

进入别国国境或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先要问明那里的风俗习惯,以免犯忌。

绝国殊俗jué guó shū sú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

被:同“披”,披散。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带的习俗。后泛指未开化地区的风俗。

无兄盗嫂wú xiōng dào sǎo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伤风败俗shāng fēng bài sú

伤:损害。败:败坏,破坏。指破坏社会风俗。

断发文身duàn fà wén shēn

断发文身 duànfà-wénshēn[cut one's hair short and tattoo one's body] 古代吴越等地的一种风俗,把头发剪短,在身上刺花纹。旧用以指未开化的民族越人断发纹身,无所用之。——《庄子·逍遥游》

祝发文身zhù fā wén shēn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毁风败俗huǐ fēng bài sú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改俗迁风gǎi sú qiān fēng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